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四十三(6/6)

都人。父亲源子恭,为魏中书监、司空,文献公。文宗学习机智灵敏,年轻时就有声誉。魏孝庄帝永安年间,由于父亲的功绩赐爵临头县伯,任员外散骑常侍。玉垩四年,任痉大中正。因为父亲守丧解职。武定初,服丧期满,吏部征召领司徒记室,加平束将军。世宗负责铨选官吏,淘汰不合格台官,任命文宗为尚书祠部郎中,仍然领记室参军。改任太子洗马。天保元年,任太子中舍人。干明初,出任范阳郡太守。

皇建二年,任泾州刺史。文宗待人很宽厚讲究信义,使边境地区很稳定,受到邻国的敬重,在他任前被掠走的人口,大多都被放了回来。天魉初年,入朝任吏部郎中,升御史中丞,依旧典选官员。不久改任散骑常侍,仍然摄管吏部,加骠骑大将军。正赶上秦州刺史宋嵩死去,朝廷考虑到秦州是边疆地区,就委派文宗去治理泾州,成绩很突出,任秦州刺史,乘坐驿站车马到府上任,特别赏给他后部鼓吹。文宗治理秦州时如同在泾州一样。李孝贞访问陈,陈主对他说:“查国派源文宗到瓜步来,我们两国算是真正的通好。”不久加授仪同三司。武平二年,征入领国子祭酒。三年,改秘书监。

陈将吴明彻入侵淮南,历阳、瓜步相继失守。在起居省赵彦深暗地向文宗征求意见说:“吴明彻强横跋扈,已经造成了这样的危害,我妨碍贤者之路已久,心中又急又怕,如今的形势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呢?老弟过去在泾州,很熟悉江淮之间的情况,该用什么方法抵抗敌人的入侵呢?”文宗回答说:“我受国家的大恩,没有来得及报答,如果有什么见解,怎么敢不说出来呢。衹是朝廷一定不会让将领们有过多的军队,少于几千人,又不能和江南的军队交锋,命令大将出征,反而成了送到对方口中的食物。尉破胡的人品,是皇上所熟知的。既不能进军,又不能退兵,惨败的结局,已经指曰可待。军队出征并且可以班师,这是朝廷内外都很挂心的事情,倘若哪一天出现差错,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如今制定策略,不能连续变动。国家重视淮南,稍一不慎就会很快失守。按照我的计策,不如全权委托给王琳,在淮南招募三四万人,大家风俗习惯相同,自然能够拼死作战,同时派原来的将领到淮北招兵买马,就足以守卫。王琳很显然不会投降昙顼,所以我认为这是最好的计谋。如果不能推心置腹地对待王琳,派别人去带兵牵制,很快会招来大祸,决不可如此。”彦深叹惜说:“老弟这计谋,足以决胜千里,衹是大家争论了十几天,都不肯听从。世事已经到了这一地步,真是一言难尽。”二人相对而泣。

武平七年,周武帝消灭了齐国,源彪和阳休之、袁聿修等十八人同时奉命进京,授仪同大将军、司成下大夫。隋开皇初年,任莒州刺史,到州上任,因为生病而解职。开皇六年去世,时年六十六岁。源文宗出身于贵族而在朝中任要职,才识敏捷,因能干受到重用。但是他喜欢结交权贵,所以当时的人们认为他善于攀龙附凤。

源彪的儿子源师,小时候就勤奋好学,能明辨是非有见识,尤其以善于处理刑事诉讼知名。河清初年,任司空参军事,历任侍御史、太常丞、尚书左外兵郎中。隋开皇年间,任尚书比部、考功侍郎。大业初年,死于大理少卿任上。

文宗的弟弟文举,也有才干,历任尚书比部、二千石郎中,定州长史,带中山郡太守。死时官任太尉长史。

文宗叔伯兄源楷,字那延,有器度才干,擅长草书和隶书。历任尚书左民郎中、治书侍御史、长乐、中山郡太守、京畿长史、黄门郎、假仪同三司。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