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二十四(10/10)

营构将作,进升官号为卫大将军。出任车骑大将军、兖州刺史。仲旋因孔子庙墙壁屋宇多有坍塌毁坏,于是修缮改建。回朝,任将作大匠。所任官职都清廉勤勉有声誉。六十六岁那年去世。追赠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青州刺史。

儿子希良,任侍御史。

李诜的侄子李善,犯了孝静帝名讳。任赵郡太守。

儿子显进,任州主簿。

显进的儿子李映,字辉道。任南安王国常侍、光业征虏府主簿、相州治中、宁朔将军、步兵校尉。孝昌三年冬去世,终年四十二岁。天平年间,追赠为通直散骑常侍、辅国将军、殷州刺史。

儿子普济,武定年间,任北海太守。

李映的弟弟李育,字仲远。任奉朝请。逐渐升任扬烈将军、奉车都尉、都督相州防城别将。用来对抗葛荣的功劳,赐给爵位为趟郡公。后来任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天平四年夏季去世,终年五十七岁。追赠为骠骑大将军、都官尚书、定州刺史,谧号为贞。

儿子李惜,继承爵位。武定末年,任齐文襄王大将军府记室参军。齐接受惮让,爵位依照惯例降低。

显进的弟弟恃显,官至左中郎将。去世后,追赠为中垒将军、安州刺史。恃显收养京兆王元愉的妾杨氏为女儿,元愉改杨姓为李姓,因而亲近思念恃显。恃显的儿子道舒与元愉共同叛逆。元愉失败,道舒逃脱。

第三个儿子道璩,武定末年,任范阳太守。

道璩的弟弟道瓘,年轻时因父亲的过错受处罚,官至中常侍。

恃显的弟弟李晔,宇季显,涉猎经史书籍。任司徒行参军。逐渐升任济州辅国府长史。因哥哥的事获罪免官。后来任尚书中兵郎,升任冠军、中散大夫。正光二年,南荆州刺史桓叔兴驱赶掠夺城民,叛投萧衍,萧衍供给兵粮,命令修筑谷陂城以设立洛州,威胁土山戍。诏令李晔持节、兼尚书左丞为行台,统领各军讨伐叔兴,大败敌军。乘胜攻克谷陂,叔兴退走。军队返回,仍然任尚书左丞。出任洛州刺史,将军一职照旧。还未就任,就去世了。追赠为左将军、齐州刺史。

儿子晖宾,容貌美好,宽厚温和深沉雅正。任太学博士。

晖宾的弟弟山儒,年轻而清高特立,博览群书。山儒的小弟弟大盖。都过早去世。

李晔本家族的弟弟孝怡,字悦宗。任中书学生、相州高阳王元雍的主簿、广陵王元羽的属官、新蔡太守、别将萧宝夤的长史。跟从中山王元英在梁城打败萧衍的临川王萧宏。任朔州安北府长史,又任中坚将军、相州镇北府长史。升任冠军将军、魏郡太守。相州刺史、中山王元熙占据邺城起兵,孝怡暗中招募集聚城民与元熙的长史柳元章、别驾游荆之等率领众人擒获元熙,被赏给爵位为吕乐伯。灵太后重新执政,把孝怡作为元叉的同党,取消原有的身份而成为平民。后来安乐王元鉴镇守邺城,起用孝怡为别将。永安初年,任左将军、太中大夫,又任防城都督。以抵挡葛荣的功劳,赐爵赵郡公,授予抚军将军、光禄大夫。永安三年,代理殷州事。升任骠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武定六年去世,八十岁。

儿子思道,是仪同开府中兵参军,武城县公。

李熙,字仲熙。神勰昙洌与高允等人一同被召,任中书博士,改任侍郎。因出使沮渠有功。被赐给爵位为元氏子,加授中垒将军。去世后,追赠为镇东将军、豫州刺史,谧号为庄。

儿子季主,继承爵位。去世后,追赠为青州刺史,谧号为贞。

儿子遣元,继承爵位。起初任冀州赵郡王元干的东合祭酒,多次改任尚书左民郎中、冀州京兆王元愉的功曹参军,兼任扶柳县令。为元愉所信任,逼迫与他一同反叛。元愉失败,遣元逃窜,遇到大赦才得昭雪。又任兖州平柬府长史。后来任中坚将军、殷州征北将军长史。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赠为征北将军、定州刺史。

儿子恃宁,由于父亲的事受到处罚。武定末年,官位达到中尹。

恃宁的弟弟子宁,继承爵位。任开府默曹参军。齐国接受禅让,爵位依照惯例下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