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四十八(5/7)

下您英明伟大,道德高过三皇五帝,终日为国操劳,体恤百姓难处,即使帝虞一日万机,周文王日中而顾不上吃饭,都不能与您相比。而今上有水旱不调的年成,下有饱受冻饿之苦的百姓,这都是由于有关部门不为明制,令长官吏不务民本所致。自从承平日久,连年丰收,世间浮夸之风愈演愈烈,最终导致奢侈成风。高官显贵之家,奢纵僭礼的没有止境;丧葬婚娶之事,费用越来越高;富贵之家,童妾华服;工商之族,玉食锦衣。耕田农夫吃的是糟糠之粮,养蚕妇女甚至缺乏短袄。这样使耕田的人越来越少,田地多有荒芜。国家仓库之中谷粮布帛已尽,市井之上宝货不胜其多;室舍之中,衣食匮乏,道路之上丽服如云。饥寒产生的原因,实在是由于不重农桑所致。愚臣认为凡是珍奇玩宝,都应禁断,问凶讯吉之礼,应制定一定的格式,令贵贱有别,民归朴素。普查天下男女的数量,计田授田。令宰有司四时巡察,台衙使臣每年按抚检察一次。官员勤加劝勉检察,严格赏赐制度。这样的话,数年之中,必有粮食积蓄,即使遇上灾难祸凶,老百姓也可免于流亡了。

“往年核查户籍,租赋轻薄微少。为臣所统领的齐州,收上来的租粮刚够供给州官俸禄,无一粒粮食入仓。这对于老百姓虽然有利,但不是长久之计。假如碰到战事,或是遇上天灾,恐怕官家赈民,无粮可济。公家赋税,可减少绢布,增加谷租,丰年多收,穷岁赈出。这就是所谓私民之谷,寄积官府,官府粮仓充实,则老百姓就没有荒年的忧虑了。”

太和十二年(488)春,韩麒麟死于任上,时年五十六岁。遗嘱儿子用素朴棺柩装殓,丧事务必从简。韩麒麟天性恭敬谨慎,总是把律令放在自己座位旁边。临死的时候,只有作为俸禄的绢数十匹而已,他的清贫于此可见。朝廷赠他为散骑常侍、安东将军、燕郡公,谥称康。

韩兴宗的弟弟韩显宗,字茂亲。性格刚直,能够面折皇帝庭诤国事,也有才华学识。和尚法抚,三齐之人称赞其聪明捷悟,经常与韩显宗一起比试,出题的人抄了一百多个人名,他们通读一遍,然后让他们说出来,比试结果法抚念的还有一两个错误,而韩显宗则一点错误都没有。法抚感叹地说:“贫僧平生以来,只佩服郎君耳。”

太和初年,韩显宗被举为秀才,对策高中甲科,除授著作郎。皇帝亲征南方,韩显宗兼任中书侍郎。魏廷讨论确定迁都之后,韩显宗上书说:

“其一说:臣听说皇驾今年夏天如果不巡察三齐,就去中山,臣私下以为这是不妥当的做法。为什么呢?当今的徭役应早早停息,洛京新都宜速建成。节省费用则徭役便可俭简,与民合功则洛京易就。去年冬天皇驾停居邺城,是闲暇间隙之时,犹且编制户民供奉车马,劳扰百姓,费耗民财很多。皇上圣明,怜悯百姓,恩旨不断,爵披高年百姓,赉赏周遍孤独之民,但是尽管赈贷普及万民,臣仍担心来年百姓仍会受到饥寒之苦。何况三农要时,六军云会,其所损害农业的情况,实为不少。虽然说国家赋税俭敛,徭役减省,说不上烦劳百姓,然而大驾亲临,官民谁敢怠慢?于是,官民往来承奉,纷集道路,农耕蚕桑暂时就顾不上了,这样将来便无资可依。这是国家所深为忧患的。而且先前炎天暑热,而六军暴露野外,臣担心会生瘟疫,这是第二可忧虑的。臣希望皇上车驾早还京城,以省免各州供奉之费,并功专力,营建洛京。这样南部州郡免了杂碎徭役之苦,北部都城少了离别之叹,洛京便可很快建成,迁者都会有如归的感觉。

“其二说:自古圣帝必定都以俭约为美,乱世之主必会因奢侈而留下祸患。臣仰观先朝,皇帝们都卑小宫室而致力于治理国家,所以能够使国家开阔广大,皇帝基业命祚隆盛安泰。今天洛阳城基址,是魏明帝当年所营造的,被前代之人所取笑。臣认为陛下应减小再减小。近来北都富家。竞相以宅第豪华彼此攀比夸耀,而今乘着迁都,皇上应申明禁约,责令贵贱之家有个区别,不得逾越制度。朝廷应广兴交通,兴修水利,应使官府各部门区别清楚,四方百姓异地而居,立下永垂百世不改的范式,那么就是天下人的大幸了。

“其三说:臣听说皇驾还归洛阳,只有区区数千骑兵跟随。臣很是为陛下觉得这不应该。大凡千金之子,犹且坐不临堂,更何况万乘之尊,富有四海的皇帝呢?军队随驾,为的是保卫一国之主,哪里只是仅为仪容摆设呢,这是为了防备不测啊。清除道路之后皇帝出行,还怕马失前蹄,有个闪失,何况今天跋山涉水,陛下怎能不加考虑!这是愚臣为之担惊受怕的,诚望陛下稍加考虑。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