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七十二(4/10)

典坟,收亡集逸,九流咸备。观其鸠阅史篇,访购经论,纸竹 所载,略尽无遗。臣学阙通儒,思不及远,徒循章句,片义无立,而兹造曲覃,厕 班秘省,忝官承乏,唯书是司。而观、阁旧典,先无定目,新故杂糅,首尾不全。 有者累帙数十,无者旷年不写。或篇第褫落,始末沦残;或文坏字误,谬烂相属。 篇目虽多,全定者少。臣今依前丞臣卢昶所撰《甲乙》新录,欲裨残补阙,损并有 无,校练句读,以为定本,次第均写永为常式。其省先无本者,广加推寻,搜求令 足。然经记浩博,诸子纷纶,部帙既多,章篇纰缪,当非一二校书,岁月可了。今 求令四门博士及在京儒生四十人,在秘书省专精校考,参定字义。如蒙听许,则典 文允正,群书大集。”诏许之。

又兼黄门侍郎,迁中散大夫,仍兼黄门。久之,正黄门侍郎,代崔光为著作郎, 才非文史,无所撰著,唯自披其传注数行而已。迁国子祭酒、秘书监,仍知史事。 延昌二年,追赏侍讲之劳,封枣强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肃宗初,出为平东将军、 济州刺史。还京,除光禄大夫。魏初已来,儒生寒官,惠蔚最为显达。先单名蔚, 正始中,侍讲禁内,夜论佛经,有惬帝旨,诏使加“惠”,号惠蔚法师焉。神龟元 年卒于官,时年六十七。赐帛五百匹,赠大将军、瀛州刺史,谥曰戴。

子伯礼,袭封。伯礼善隶书。拜奉朝请、员外散骑侍郎、宁朔将军、步兵校尉、 国子博士。卒,赠辅国将军、巴州刺史。子产同,袭。少有才学,早亡,时人惜之。

徐遵明,字子判,华阴人也。身长八尺,幼孤好学。年十七,随乡人毛灵和等 诣山东求学。至上党,乃师屯留王聪,受《毛诗》、《尚书》、《礼记》。一年, 便辞聪诣燕赵,师事张吾贵。吾贵门徒甚盛,遵明伏膺数月,乃私谓其友人曰: “张生名高而义无检格,凡所讲说,不惬吾心,请更从师。”遂与平原田猛略就范 阳孙买德受业。一年,复欲去之。猛略谓遵明曰:“君年少从师,每不终业,千里 负帙,何去就之甚。如此用意,终恐无成。”遵明曰:’吾今始知真师所在。”猛 略曰:“何在?”遵明乃指心曰:“正在于此。”乃诣平原唐迁,纳之,居于蚕舍。 读《孝经》、《论语》、《毛诗》、《尚书》、《三礼》,不出门院,凡经六年, 时弹筝吹笛以自娱慰。又知阳平馆陶赵世业家有服氏春秋,是晋世永嘉旧本,遵明 乃往读之。复经数载,因手撰《春秋义章》,为三十卷。

是后教授,门徒盖寡,久之乃盛。遵明每临讲坐,必持经执疏,然后敷陈,其 学徒至今浸以成俗。遵明讲学于外二十余年,海内莫不宗仰。颇好聚敛,有损儒者 之风。

后广平王怀闻而征焉。至而寻退,不好京辇。孝昌末,南渡河,客于任城。以 兗州有旧,因徒居焉。永安初,东道大使元罗表荐之,竟无礼辟。二年,元颢入洛, 任城太守李湛将举义兵,遵明同其事。夜至民间,为乱兵所害,时年五十五。

永熙二年,遵明弟子通直散骑常侍李业兴表曰:“臣闻行道树德,非求利于当 年;服义履仁,岂邀恩于没世。但天爵所存,果致式闾之礼;民望攸属,终有祠墓 之荣。伏见故处士兗州徐遵明生在衡泌,弗因世族之基;长于原野,匪乘雕镂之地。 而讬心渊旷,置情恬雅,处静无闷,居约不忧。故能垂帘自精,下帷独得,钻经纬 之微言,研圣贤之妙旨。莫不入其门户,践其堂奥,信以称大儒于海内,擅明师于 日下矣。是故眇眇四方,知音之类,延首慕德,跂踵依风。每精庐暂辟,杖策不远 千里;束脩受业,编录将逾万人。固已企盛烈于西河,拟高踪于北海。若慕奇好士, 爱客尊贤,罢吏游梁,纷而成列。遵明以硕德重名,首蒙礼命,曳裾雅步,眷同置 体。黄门李郁具所知明,方申荐奏之恩,处心守壑之志,潜居乐道,遂往不归。故 北海王入洛之初,率土风靡,遵明确然守志,忠洁不渝,遂与太守李湛将诛叛逆。 时有邂逅,受毙凶险。至诚高节,堙没无闻,朝野人士,相与嗟悼。伏惟陛下远应 龙序,俯执天衷,每端听而忘昃,常坐思而候晓。虽微功小善,片言一行,莫不衣 裳加室,玉帛在门。况遵明冠盖一时,师表当世,溘焉冥没,旌纪寂寥。逝者长辞, 无论荣价,文明叙物,敦厉斯在。臣讬迹诸生,亲承顾眄,惟伏膺之义,感在三之 重,是以越分陈愚,上喧幄座。特乞加以显谥,追以好爵,仰申朝廷尚德之风,下 示学徒稽古之利。若宸鉴昭回,曲垂矜采,则荒坟千载,式贵生平。”卒无赠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