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奏告,罚金二两。拜为驸马都尉,任著作郎,因母亲去世免官。为司空太尉二府参军,安成王文学。徐孝嗣的姑姑嫁给东莞的刘舍,刘舍的哥哥刘藏是尚书左丞,徐孝嗣去拜访他。刘藏回去对刘舍说:“徐郎是堪任尚书令和仆射的人才,等到他三十多岁就可以知道了。你要好好结交他。”
升明年间,迁为太祖骠骑从事中郎,兼任南彭城太守,随主人转为太尉谘议参军,仍兼南彭城太守。齐建置台阁,任为世子庶子。建元初年,世子的封国撤销,出任晋陵太守,回朝做太子中庶子,领长水校尉。没有拜领,为宁朔将军、闻喜公子良的征虏长史,迁任尚书吏部郎,太子右卫率,转任长兼侍中。他步态优雅,举止安闲,和太宰褚渊相媲美。世祖对他非常好。尚书令王俭对别人说:“徐孝嗣将来一定会做宰相。”转任御史中丞。世祖问王俭说:“谁可以接替你呢?”王俭说:“我辞官退休之日,接替我的一定是徐孝嗣吧!”出任吴兴太守时,王俭赠给徐孝嗣一首四言诗:“和叔茂并驾齐驱,直追彦辅。柔软的并不吃下,刚硬的也不吐出。”当时的人都把他的行为和蔡子尼行状上说的相比。在郡上称为贤能之人。正碰上王俭死了,皇上征辟徐孝嗣为五兵尚书。
这一年,皇上命令仪曹令史陈淑、王景之、朱玄真、陈义民撰写晋南迁以来的仪礼典章,让他们向徐孝嗣请教。第二年,迁任为太子詹事。跟随世祖游幸方山。皇上说:“我打算经营这山的南面,作为营造行宫的地方。所以应该超越灵丘。”灵丘的山和湖,是新林苑。徐孝嗣回答说:“绕过黄山,直抵牛首山,是鼎盛汉朝的事。现在江南地方不够开阔,人民也正劳苦不息,希望陛下稍稍谨慎从事。”皇上竟然没有修建什么。竟陵王子良很喜爱他。子良喜欢佛法,让徐孝嗣和庐江何胤掌管斋戒、讲论佛法事务和众僧事务。转任为吏部尚书。不久加封右军将军,转领太子左卫率。台阁中的大事大多委托给他。
世祖去世,遗书中命他转任为右仆射。隆昌元年,迁散骑常侍、前将军、丹阳尹。高宗谋划废掉郁林王,把这事告诉徐孝嗣,徐孝嗣接受了他的旨意没有异议。高宗上殿,徐孝嗣穿着战服跟在后面。郁林王已经死了,高宗还在等待太后的命令,徐孝嗣从袖子襄拿出来交给他,他非常高兴。因为废郁林王立下了功劳,封为枝江县侯,食邑一千户。赐给一部鼓吹,上殿带领穿甲衣的仪仗五十人。转为左仆射,常侍职位如故。明帝即位,加侍中、中军大将军,拥立明帝有功,爵号进为公,增封食邑二千户。赐给班剑仪仗二十人,加兵卒一百人。过去拜任三公才要皇上不坐正殿而到殿前,这时皇帝特地诏令让他和陈显达、王晏一起到殿前拜授。
北方的少数民族发动战事,诏令徐孝嗣暂且持节驻守新亭。当时王晏是尚书令,他所受的民众拥戴,还不如徐孝嗣。王晏被杀,孝嗣就转任为尚书令,领本州中正,其他的官衔都和过去一样。俭圣园喜好文学,志趣清雅出众。他器量宏大,不自夸自己的权势,所以在建武年间能被容身。恭敬自律以求保身,朝廷和在野士人都因此称赞他。
当初,徐孝嗣任太子卫率,白天躺在书斋的北墙下,梦见两个小孩突然说:移一下您的床。”徐孝嗣受惊起来,听见墙里有声音,走了几步墙就倒下来压住了他的床。建武四年,就以本号封赐开府仪同三司。徐孝嗣听见这样的诏令,表情严肃地对左右的人说:“我的德行比起古人来令人惭愧,而却要占据上公的职位,怎么能够承受。圣明的君主可以用道理来使他改变主意,我一定以死相请。假如不获批准,我就要戴上头巾,回归田园,在家中等待获罪了。”坚决推辞不肯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