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章(6/10)

方,圆则全圆,没有方圆不同的道理。它们的光照和排列,各自运行的情况,就像江海有潮汐,像万物都有自己的行止特点”葛洪听说了讥笑他说:“如果星宿不附着显现在天上,天就没什么用处,便可以说没有,何必又说有而且不动呢?”由此来说,稚川可说是明白议谈是必须选择的。

虞喜的本族祖父河间相虞耸又写了《穹天论》说:“天体的形状中间隆起、四周下垂,像个鸡蛋在处壳,它周围边缘连接着四海之边,浮在元气之上。就好像倒扣的盆子放在流水之上,它之所以不沉没,是气体充塞其中的缘故。太阳绕着北头运行,向西方降落,又从东方升起,并不出入于地中。天有四极,就好像是伞盖上一定有斗一样。天体的北面向下倾斜三十度,极点的下方在于地相对应点的北面的三十度,人在对应点之南的十余万里,所以北天极之下并不是地的中心,应当对着天地对应点的位置。太阳走黄道围绕着极点运行,而极点北面距离黄道一百一十五度,南面距离黄道六十七度,冬至、夏至时的止息处就有了时间上的长短之分。”

吴太常姚信写成了《昕天论》,说:“人为万物之灵,期形体最像是天。现在人的下颐向前突出在胸的上方,而脖项不能覆盖后背。近处取于自身,所以知道天体的南面低倾入地,北面则偏高。又冬至时极点低下,而天向南接近,所以太阳距离人远,而头距离人近,北天之气降临,所以寒冷。夏至时极点隆起,而天向北接近,所以斗距离人远,太阳距离人近,南天之气降临,所以很闷热。极点高时,太阳运行到地中时就浅,所以黑夜的时间就短;天距离地面高,所以白昼的时间就长。极点低时,太阳运行到地中时就深,所以黑夜时间长;天距离地低,所以白昼的时间就短”

虞喜、虞耸、姚信等人都喜好新奇、追求怪异之说,并不是致力于穹其道理的谈论天文的人。至于浑天说的理论精微奥妙,学者大多都有疑问。汉代王仲任根据盖天说来批驳浑天仪说:“书说天体运动从地下经边。现在挖掘地下一丈深就有水,天怎么能从水中运行呢?非常不正确。太阳随着天体运转,并不进入地下。人的眼睛所看到的,不过十里远的地方,见天地合在一起,实际上并不合在一起,是太远了使它们呈现出这个样子。现在看到太阳落地,并不是落地,也是由于遥远所致。当太阳落入西方时,它下面的人也会把那里叫做是正中的。四面的人们,不过是每人都把太阳离自己近时叫出,离自己远时叫落,根据什么发明呢?现在试着让一个人手持一个大火把,夜间在平地上行走,离开人十里远,火光就像是息灭了;其实并没有息灭,是距离远使它这样的。现在太阳向西运转不再看得见了,就是火把息灭一类的事情。日月并不圆,望去之所以是圆的,是离人太远的缘故。翻译

太阳是火之精魄,月亮是水之精魄。水和火在地上并不圆,在天上为什么就圆了呢?”所以丹阳葛洪解释说:《浑天仪注》说:“天体像鸡蛋,地就像是鸡蛋中的蛋黄,独处于天体之内,天是大的而地是小的。天体里处都是水,天与地各自乘气而立,靠着水而运行。天体一周是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度,又从中间分开,则一半覆盖在地上,一半围绕在地下,所以二十八宿半隐半现,天体的运转就像车轮的运转一样。”各种谈论天文的人虽然很多,但是精通于阴阳之学的人很少。张平之,陆公纪等人,都认为推算天象北斗七星的规律,用来分析历法昏暗和明亮的天象,以四时八节的气象来校订,用计时漏壶的分刻来考核,预测日影的来去,在具体的事物中考求微兆的灵验等等,没有比浑天仪更精密的了。张卫做出了铜制浑天仪之后,在密室中用漏水的方法使它转动,命令观察的人关起门来宣读结果。那些观察的人就告诉灵台上观察天象的人说:测天仪器上所显现的是,某某星开始出现,某某星升入中天,某某星现在已经隐没了。”一切都与实际相符合。崔子玉为他写碑文说:“天方、历法的学问冠天下,制伏仪器的技术与大自然等同,高超精伟才艺,契合神灵的旨意。”这都是因为张平子浑天仪和地动仪十分灵验缘故。如果天体真的像浑天论说的那样,那么天体的出入运行于水中,就是非常明显的了。所以黄帝书中说:“天在地之外,水在天之外。”水浮在天上而承载着大地。又《易经》上说:“阳气按时乘着六龙。”阳爻称为龙,龙是生活在水中的动物,用它来比喻天。天是,阳物,又出入于水中,与龙相似,所以用在来作比。圣人仰观天,俯察地,番知它们是这样的,所以《晋》卦的卦象是《坤》在下《离》在上,用来证明太阳出于地下。又《明夷》卦的卦象是《离》在下《坤》在上,以此来证明太阳入于地下。《需》卦的卦象是《乾》在下《坎》在上,以此来证明天入于水中的微象。天为金,金和水是相生之物。天出入于水中,会有什么妨害,而认为这样不行呢?所以桓君山说:“春分这天太阳出于卯时而落于酉时,经常遇到北斗星和北极星在天的正中。现在看来却在北面,不是正在人们的头上。而春分秋分之时,太阳的升起没落在北斗北极的南面。如果像磨盘似的向右转,那么北方路远而南方路近,白昼和黑夜的漏刻数目不应该相等。”后来有事要上奏等待传报,坐在西边的走廊上,因为寒冷让背晒阳光,过了一会儿,曝光射出了走廊,不而照到背上。君山就告诉相信盖天说的人说:“天体如果像推磨一样向右旋转而太阳向西运行的话,那么日影就应该照在这个走廊的下段而向东,不应当脱离出去。脱离出去是夜深人静了浑天论的说法。浑天学论的是天体的真实形态,于与可以明了了。”那么,天出于水中,就不再有疑问了。况且现在看各个从东方升起的星宿,起初离开地面一点距离而已。渐渐向西运行,先经过人太顶上,然后就转向向运行直到落下,并不向旁边旋转。那些原先就在西方的星宿,也稍稍下落而没,没有向北转的。太阳的出入也是这样的。如果说天如磨盘向右转动的话,日月众星也应该随着天体而往回转,最初在东方,最后又回到东方,不应该横着转过去。现在太阳从东方出现,冉冉向上升起,等到它转向西方降落时,也是渐渐地稍稍向下,从不绕到北方去。清清楚楚是这样,王生一定要坚持说不是这样,实在是疏陋浅薄啊!现今太阳的直径有一千里,周长三千里,其中足可以顶着上几十个小星星。如果因为太阳越来越远的缘故,只应当是光照不能再照到人们身上而已,还应该能望得见它,不应该全都消失不见了。曝光既然很强烈,其个体又比星宿大得多。现在能看见最北面的小星星,却看不见在北边的太阳,就知道太阳并没有向北运行机制了。如果太阳因为遥远的缘故,不再能看得见,那它在将落的时候,应当稍小一点,而太阳在将要落没有之时却更大,这并不是太阳变远了的样子。王生用火炬来比喻太阳,我也就借子之矛来刺子之盾了。手持有异议火炬的人离人越来越远,火光越来越微弱,而太阳月亮从升起到降落,光亮并不渐渐变小。王生用火炬来比喻,十分荒谬。翻译

再者,太阳落入西方的时候,看上去是一点一点降落的,开始还有一半,好像一个横放着的破圆镜的形状,一会儿就全落下去 了。如果像王生说的那样,太阳向北转去有一半的话,其向北将要全没的时刻,应该先呈现竖立着的破镜的形状,不应该像横放着的破镜。像这样说起来,太阳落入北方,不也太奇特了吗?再说月亮的光芒微弱,远远比不上太阳。月亮强盛之时,虽有浓云掩蔽着,看不见月亮的本体,而夜晚仍然明朗朗的,这光线仍然从云里照射到外面来。太阳如果绕过西方转到北边,它的光线就应当像月亮在浓云中的情况,不能一到夜里就非常黑暗了。另外,太阳一落下,那么星宿月亮就出现了。分明是天以日月来分别主掌白昼和黑夜,相互更替而照耀着。如果太阳总是出现,就不应该太阳也隐没而星宿月亮也出现了。又据《河圆》、《洛书》上的文字,都说水和火是阴阳的余气。说是余气,那么不能生于日月是可想而知了,不过应当说日精产生火是可以的。若水火是日月所产生的,那么又怎么能像日月一样圆呢?现在火出于凹面铜镜阳燧,阳燧圆而火不圆;水出于取水的器具方诸中,方诸方而水不方。再说阳燧可以从太阳中取火,而没有从火中取太阳的道理,这样日精之产生火是很明了的了;方诸可以从月中取水,而没有从水中取月的道理,这样月精之产生水也十分清楚了。王生又说因为远所以看起来是圆的。若果然是这样,月亮初升之时,以及已然不圆之后,为什么看着不圆呢?而日食也有时在上有时在下,从侧面亏起,有时像勾子一样直到看不见。如果远远看上云就显得圆,不应当看见它残缺左右所产生的样子。这样看来浑天之说,是真实而有依据的。

《虞书》说:“察看玑玉衡等测天仪器,用来辨别日月及五星”《考灵曜》说:“微小的日咎,代替时间而出现,来制定方圆。方圆制成之后,再参照规和矩。黑夜白天主分辨时间,就命定中星以此来观察浑天仪的流动。”郑玄说是用玉制成的浑天仪。《春秋文曜钩》说:“唐尧既位,羲和创立了浑仪。”这样看来那么测天仪的设置使用,其来源很久远了。世世代代相传,史官严守秘密,学者没有看到过,所以宣夜说、盖天说兴旺流行,声势猛烈。

到汉太初年间,落下闳、鲜于妄人、耿寿昌等人制造圆仪来历法度数。以后到和帝时,贾逵继续研究和制造,又加上了太阳绕地运行的轨道。到顺帝时,张衡又制出了浑天仪,上面具有内规外规、南极北极、黄道亦道等,列了二十四节气、二十八星宿内外的天文星象和太阳、月亮以及金、木、水、火土五星,用漏水的办法让其在大殿之上的室内转动,仪器上星星的出没与天象相夜深人静。交相转动,又带动下面的玉轮瑞草,随着月亮的圆缺,依照日历而开花落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