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傅,王祥任太保,义阳王司马望任太尉,何曾任司徒,荀颉任司空,石苞任大司马,陈骞任大将军,共有八公同时设置,衹是没有丞相。自从义阳王司马望任大司马以后,规定如同旧制,其位在三司之上。
大将军,是古代的官职。漠武帝设置,前面冠上大司马的名,为的是推崇加重它的职权。到束汉时期,大将军不经常设置,担任的人全都执掌朝政大权。到景帝担任大将军,也承当了不同寻常的重任。后来任命叔父司马孚为太尉,上奏将大将军的职位改到太尉的下面。到晋承受天命,仍然遵循那一制度,地位列在三司的下面,后来恢复旧制,在三司的上面。太康元年,琅邪王司马佃升任大将军,又改为在三司的下面,司马佃去世以后恢复旧制。
开府仪同三司,是汉代的官职。殇帝延平元年,邓鹭任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的名称,是从这时开始有的。到魏的黄权任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开府的名称,从逭时起就有了。 骠骑、车骑、卫将军、伏波、抚军、都护、镇军、中军、四征、四镇、龙骧、典军、上军、辅国等大将军,左右光禄、光禄三大夫,凡是开府的都是地位等同于公。
太宰、太傅、太保、司徒、司空、左右光禄大夫、光禄大夫,凡是开府而地位等同于公的都是文官公,戴三梁的进贤冠,黑色介帧。
大司马、大将军、太尉、骠骑、车骑、卫将军、各大将军,凡是开府而地位等同于公的都是武官公,都戴武冠,用平上黑帧。
文官公和武官公,都假金章紫绶,穿五时服。如果是相国、丞相,都穿衮衣戴冕冠,用绿色绶带,以此区别于普通的公。
各位公和开府而地位等同公的,品级为第一,享受的俸禄是每天五斛粮食。太康二年,又发给绢,春季给一百匹,秋季给绢二百匹,丝绵二百斤。元康元年,给予采地十顷,专事农业的役隶十名,立夏后未赐封地的,享受全年的俸禄。设置一名长史,品级为一千石;西束合祭酒、西束曹掾、户仓贼曹令史属等各一名;御属合下令史、西束曹仓户贼曹令史、门令史、记室省事令史、合下记室书令史、西束曹学事各一名。配给二十名武贲,持班剑。配给四马朝车、三马黑耳安车各一套,给祭酒掾属白盖的小车七套,施耳后开门式轺车、黑漆轮的犊车各一套。从祭酒往下,到令史以上的官员,都穿戴黑色零辟朝服。太尉即使不统兵,吏属都穿绛色官服。司徒加设左右长史各一名,品级为千石;设主簿、左西曹掾属各一名,西曹称为右西曹,他的左西曹的令史以下的官员人数和旧制一样。司空加设导桥掾一名。
各位公和开府而地位等同公又统兵的,增设司马一名,品级为千石;从事中郎两名,品级与千石相等;主簿、记室督各一名;舍人四名;兵、鑪、士曹,营军、刺奸、帐下都督,外都督,令史各一名。主簿以下,令史以上的官员,都穿绛色官服。给司马配吏卒按长史的标准,给从事中郎配侍从两名,给主簿、记室督各配侍从一名。其他临时增设优待的情况,就各随褒奖增设时的情况来定条文,不作为定制。
各位公和开府而地位等同公的去担任持节都督时,参军增设到六名,长史、司马、从事中郎、主簿、记室督、祭酒、掾属、舍人完全按照通常统兵的公的规格配置。
特进,是漠代的官职。两漠和魏晋作为加官而仍用原有官职的车服规格,不配置吏卒。太仆羊玛退职,拜为特进,加为散骑常侍,没有其他官职,所以配给吏卒和车服。其他的加为特进的人,祇享受他原有的俸禄,在他原有的品级地位上罢了,不另外配给特进的吏卒和车服,后来就成为定制。特进的品级是第二,地位次于各个公,而在开府骠骑将军上面,戴两梁的进贤冠,黑色介帧,穿五时朝服,佩水苍玉,没有章绶,享受的俸禄是每天四斛。太康二年,开始赐给春服绢五十匹,秋绢一百五十匹,丝绵一百五十斤。元康元年,予以采地八顷,专事农业的役隶八名,立夏以后未赐封地的,享受全年的俸禄。设主簿、功曹史、门亭长、门下书佐各一名,配黑耳安车的车夫一名,施耳后开门式朝车一套。
左右光禄大夫,假金章紫绶。光禄大夫加授金章紫绶的,品级为第二,禄赐、班位、冠帧、车服、佩玉,配置的吏卒羽林和卒,各种待遇都和特进相同。把它作为加官的话,衹假章绶、禄赐班位,不另外配给车服吏卒。另外死后追赠这一官位时,对本来已经具有卿一级官位的人,不再重复配置吏卒,其他的都照给。
光禄大夫假银章青绶的,品级为第三,位在金紫将军之下,各位卿的上面。漠代没有固定的人数,多半赋予执行用赠使命的使者或是监护丧事的人。魏以后,渐渐变得重要起来,不再用作出使的官员。凡是各位公告老退休后,都在家拜受造一官位;就是在朝中担任显要职务的,也用这个官位加授给他。到晋承受天命,沿用旧制没有改变,又作为优礼器重的制度。不过诸公退休后不再加授给他们,或是另外拜为上公,或是靠原有的封号享受公的俸禄。凡是各个卿尹在朝中担任大官而告老退休的,以及在朝中或地方担任官职而被加授这一官位的,前后有很多人。有人因此得以开府,有人进而被加授金章紫绶,又再次作为优礼追赠的官位。泰始中期,祇有太子詹事杨珧被加授为给事中光禄大夫。加授给统兵的人,各种待遇和三品将军一样。其余的方面都按照旧制,直到武、惠、孝怀三世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