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四章(7/10)

绵和绢、采地、农业役隶等按照光禄大夫和诸卿的规格。设长史、司马各一名,品级为千石;主簿、功曹、门下都督、录事、兵皑士贼曹、营军、刺奸、帐下都督、功曹书佐门吏、门下书吏各一名。

录尚书,考漠武时期,左右曹的各个官员分别处理尚书的表奏事务,掌握机要的才兼任尚书事。张安世作为车骑将军,霍光作为大将军,王凤作为大司马,师丹作为左将军都兼任尚书事。壁汉童帝任命太傅赵憙、太尉牟融并录尚书事。尚书有录的名称,是从赵憙、牟融开始的,也就是堕塞时兼尚书的官职,好比卢虞时的大麓遣一官职。和帝时,太尉邓彪任太傅,录尚书事,位居上公,在三公地位之上,汉代的官制中就将此作为常规,每当年少的皇帝即位就设置太傅绿尚书事,好比古代的冢宰约束自己的道理,直到官员去世才撤销它。从魏晋以来,也都是由公卿中权势大的人担任它。

尚书令,品级为千石,假铜印墨绶,戴两梁的进贤冠,纳言帧,穿五时朝服,佩水苍玉,享受的俸禄是每月五十斛。一旦委任就给予策命文书,因为是位于端右的原故。太康二年,开始配给赐绢,春季三十匹,秋季七十匹,丝绵七十斤。元康元年,开始配给六顷采地,六名农业役隶,立夏后还未赐封地的,发给全年的俸禄。当初亘充任尚书令,因为眼睛有病而上表请求设置省事吏四名,省事这一官职就是从遣时开始的。

仆射,官服品级印章绶带都和令一样。考汉伐原本设置一人,到濩麸帝建安四年,任命执金吾荣郃为尚书左仆射,卫臻任右仆射,仆射分设左右,就从遣时开始。经魏到晋,至于江左,撤销或设置没有常规,设置二人,就任命为左右仆射,有时不设两人,衹称尚书仆射。没有尚书令的时候,左仆射就是尚书省首长;如果左右仆射都没有,就设置尚书仆射来主持左仆射的工作。

列曹尚书,考尚书本是汉代继承秦的官制设置的,到武帝在后庭游宴,才用宦官主持中书部门,让司马迁担任,其间就撤销了尚书的官职,用来作为中书的职务。到成帝建始四年,撤去掌管中书的宦官,又设五名尚书,其中一人为仆射,四人分别担任四曹,统一掌管图书秘记章奏等事务,各自有自己的责任范围。一个叫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方面的事务。第二个千石曹,主管刺史郡国方面的事务。第三个叫民曹,主管吏民上书的事务。第四个叫主客曹,主管外国夷狄方面的事务。后来成帝又设置三公曹,主管断狱,造就是五曹。后汉光武让三公曹主管岁末考核各州郡的事务,将常侍曹改为吏部曹,主管挑选举荐和祠祀方面的事务,民曹主管修缮制造以及盐池园苑方面的事务,客曹主管护驾以及羌胡朝贺方面的事务,二千石曹主管诉讼方面的事务,中都官曹主管防水防火防盗安全方面的事务,一共是六曹。加上令和仆射两人,称为八座。尚书虽然有曹的名称,但不作为官号。玺童任命侍中凿鳇为选部尚书,在这时才开始见到曹的名称。到魏将选部改为吏部,主管选部的事务,又有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共有五曹尚书、两仆射、一令为八座。到晋设置吏部、三公、客曹、驾部、屯田、度支六个曹,而没有五兵曹。咸宁二年,撤销驾部尚书。四年,减去一个仆射,又设置驾部尚书。太康年间,有吏部、殿中和五兵、田曹、度支、左民等六曹尚书,又没有驾部、三公、客曹。惠帝时代又有右民尚书,衹有六个曹,不知道遣时期撤销了哪个曹。到渡辽以后,有吏部、祠部、五兵、左民、度支五个尚书。祠部尚书常和右仆射职务相通,不常设置,让右仆射代管,如果没有右仆射,就让祠部尚书代理右仆射的事务。

左右丞,从漠武帝建始四年设置尚书,就同时设置四名丞。到光武开始减去两名,衹设左右丞,左右丞就是从这时开始有的。从此直到晋代都没有更改。晋代左丞主管台内禁令,宗庙祠祀,朝仪礼制,选用署吏,批准请假等事务;右丞掌管台内的库藏庐舍,各种器用物品,以及开仓赈济百姓租调,刑狱兵器,督管登录远道的文书章表奏事。八座的郎官刚上任时,都沿用漠代旧制,一起集中到座前行结交礼,离职升迁又行解交礼。

尚书郎,西汉原设置四人,用来分别执掌尚书方面的事务。其中一入主管匈奴单于营部的事务,一入主管羌夷的吏民事务,一入主管户口垦田的事务,一人主管财帛运送事务。到光武将尚书分为六个曹以后,共设三十四人,品级为四百石,连左右丞为三十六人。郎主管起草文书,在建礼门内轮流值班五天。尚书郎刚从三署调到尚书台试用时是守尚书郎,满一年后称尚书郎,第三年称侍郎,挑选有做官才能的人担任。到了魏,尚书郎有殿中、吏部、驾部、金部、虞曹、比部、南主客、祠部、度支、库部、农部、水部、仪曹、三公、仓部、民曹、二千石、中兵、外兵、都兵、别兵、考功、定课等,共二十三郎。青龙二年,尚书陈矫奏请设置都官、骑兵,合起来共二十五郎。每当一个郎的职位空缺,就详细考察出五名能够处理文书案卷的孝廉,慎重地密封上报他们的姓名以作递补。到晋承受天命,武帝撤销农部、定课,设置直事、殿中、祠部、仪曹、吏部、三公、比部、金部、仓部、度支、都官、二千石、左民、右民、虞曹、屯田、起部、水部、左右主客、驾部、车部、库部、左右中兵、左右外兵、别兵、都兵、骑兵、左右士、北主客、南主客,共为三十四个曹郎。后来又设置运曹,共三十五曹,设二十三名郎,兼相统管。到江左时,没有直事、右民、屯田、车部、别兵、都兵、骑兵、左右士、运曹等十个曹郎。康穆以后,又没有虞曹、二千石两个郎,衹有殿中、祠部、吏部、仪曹、三公、比部、金部、仓部、度支、都官、左民、起部、水部、主客、驾部、库部、中兵、外兵等十八个曹郎。后来又取消主客、起部、水部,剩十五个曹。

侍中,考黄帝时代风后任侍中,在周代叫常伯,秦代取古代的名称设置侍中,汉代因袭沿用。秦汉时都没有定员,由功高的一人任仆射。魏晋以来设置四人,另外作为加官的就不在数内。掌管傧赞威仪,大驾出行时就由次直侍中护驾,正直侍中抱着玉玺在车上陪乘,不带佩剑,其余的都骑马侍从。皇上登殿,和散骑常侍相对夹辅,侍中在左侧,常侍在右侧。以备在身边询问答对,拾遣补阙。到束晋哀帝兴宁四年,桓温奏请减省二人,后来恢复旧制。

给事黄门侍郎,是秦代的职官。漠代以后都沿用了,和侍中一起掌管门下的各种事务,没有定员。到晋代,设置定员四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