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五章(6/10)

万国来宾,也用以赐给上公王子与同母弟弟。象辖树的是大赤,完全是赤色而没有图案,用来上朝听政,也用来赐给诸侯。革格树的是大白,用来参加征战等军事方面的活动,也用来赐给四镇诸侯。木辖树的是大麾,用来出猎,这种麾的颜色是黑的,也用来赐给藩国。玉辂驾六匹黑马,其余的四格都是驾四匹马。所有的马都用黄金做的文髦,插着翟尾。象牙镳和镂花钖,钖在马的面部,又叫当颇。金麦纹的方形铁纥,金妥指以金忧为纹饰。干用蛾制成,三寸大小,中央和两头高,像山字形,从中间贯串起来用翟尾系在一起。繁缨红毛毯子绒式,金饰十二匝。繁缨,装饰马的缨络,在马的胸前,像索裙的样子。五格都有锡、鸾之类的装饰,和铃之类的响器,钩膺和玉瓖,钩膺,就是繁缨。瓖,马带上的玉殃名。龙轴和华牺,轴,车辕。辕头做得像龙。辚,指车衡上挂鸾饰的环。朱愤。装饰物,人君用朱色的丝缠在鳙上来扇汗,以此作为装饰。法驾出行的话五辖各有所用,不一起出车;临轩大会的时候就在殿前庭院中陈列乘舆车辇旌鼓等。

车,坐着搭乘的叫做安车,站着搭乘的叫做立车,也叫做高车。根据《周礼》,衹有王后才有安车,连王也没有。从汉代以后制作乘舆,才有帝王的安车。分别有青色立车、青色安车、赤色立车、赤色安车、黄色立车、黄色安车、白色立车、白色安车、黑色立车、黑色安车,共十乘,名字叫五时车,俗语称作五帝车。天子乘坐的用六匹马,其余的都用四匹马。插十二面旃旗,分别和车的颜色一样。立车就正着竖插那些旃旗,安车就斜着插。驾车的马,毛色也分别和五时的颜色一致,若用白马就将它们的鬣和尾涂成朱色。左右两边的腓马骖马,戴镂刻着花纹的黄金头饰,用黄屋和左纛,仿金根车的做法,出行时就让它们跟在后面。五牛旗,是平定吴地以后制造的,用五牛来插旗,车上设置五牛,青色赤色在左,黄色在中间,白色黑色在右。在牛背上竖起旗帜,出行时就派人用车载着它们。之所以用牛,是取它能够负重走远道而且安稳。车上的旗帜通常缠卷着不舒展,是所谓的有德者的车扎束起旌旗的意思。天子亲征的时候就舒展开,是所谓的有武德者的车松开旌旗的意思。

金根车,用四匹马驾车,不插旗帜,它的上部像昼轮车,下部仍然是金根的装饰。

耕根车,用四匹马驾车,插赤色旗,有十二旒,是天子亲自耕作时乘坐的车。又叫芝车,又叫三盖车,将耒耜放在车轼上。魏景初元年,改变正朔,更换服饰的颜色,尊尚黄色,牲口用白色,有军事行动时用黑首白马,插赤色旗,朝会时就插白色旗,按照殷时制度施行。泰始二年,有司上奏:“应该像有虞遵奉唐尧旧事那样,都用前代的正朔服色,凡是金根车、耕根车,都插赤色旗。”帝听从了。

辇,考自汉以来就是人君乘坐的,魏晋时皇帝小出时就乘坐它。

戎车,用四匹马驾车,是天子亲征时乘坐的车。装载有金鼓、羽旗、幢翳,在车轼上安置弩,插在车上的矛和麾都是斜插的。

猎车,用四匹马驾车,是天子射猎时乘坐的。车轮有双重的辋,装饰着盘曲的龙。又叫阗戟车,又叫蹋猪车。魏文帝改叫做蹋兽车。《记》说“国君不乘坐奇车”,奇车也是猎车。古时候天子出猎就乘木辖,后来人们用猎车代替。

游车,有九乘,各套四匹马,是作为先驱的车。

云罕车,套四匹马。

皮轩车,套四匹马,用兽皮装饰轩。

鸾旗车,套四匹马,是给先导乘坐的车。鸾旗,指的是用羽旄编成,排列着系在幢的旁边。

建华车,套四匹马,共两辆,出行时就分别安排在左右两侧。

轻车,套两匹马,是古代的战车。前后二十辆,分列在左右侧。车厢车轮涂成朱红色,不用车衣车盖,插着矛戟麾幢,在轼上设置弩菔。大驾、法驾出行时,射声校尉、司马、吏士、战士乘坐它,按等级排列车的位置。

司南车,一名指南车,套四匹马,它的下部形制像楼,三层;四角装饰着衔着羽葆的金龙;用木头刻制成仙人,穿着羽衣,站在车上,不管车怎么回旋转弯,手都一直指向南方。大驾出行时,作为最先出发的车。

记里鼓车,套四匹马,形状像司南车,上面有木头做的人手执槌面向鼓,走一里路就打一槌。

羊车,又叫辇车,上部形状像轫车,车箱下用伏兔,油漆彩画车轮车轭。武帝时,护军羊诱妄自乘坐羊车,司隶刘毅纠劾了他的罪。

画轮车,用牛驾车,用彩漆在轮毂上画上图案,所以起名叫画轮车。上面起建四夹杖,左右两边开四望,绿油幢,朱丝绳络,青交路,上部形制处处和辇一样,下部仍然是犊车的样式。古时候的贵人不乘坐牛车,汉武帝推恩的后期,诸侯势寡力弱,穷到了坐牛车的地步,以后渐渐被重视。后灵帝献帝以后,天子以至于士就把它当作日常的乘车,至尊出朝堂举哀时乘坐它。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