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烧铁灼,有偿给百姓灼烧,每天得五六万钱,直到疲惫不堪才作罢。四五天后逐渐平静。评论说:“裸虫与人同类,而人是其主。现在说虫吃人,是说原本同类的,却相互残杀。从下而上,说明是背逆的。必定进入腹中,是说危害来自内部不是来自外部。狗有守卫的本性,白是银色,而胆,是掌管用武的。帝王的福运,帝王霸业相合在戌。戌主用兵,金是晋行,火烧铁来治疗疾病,是说一定要除去其类而以火同金合德,共除虫害。”中兴之际,大将军本是作为君王心腹重臣受到像伊尹、吕尚那样的任用,而元帝末年,竟然攻打京都,明帝居丧,他又有异心阴谋,这是以下逆上,心腹内部腐烂了。等到钱凤、沈充等叛军四面会合,却被朝廷军队挫败,过了一个月还不能过河,北中郎刘遐和淮陵内史苏峻率领淮泗地区的兵众援救朝廷,所以谣言最早是在淮泗地区兴起的。朝廷最终以弱胜强,罪犯伏法,是用白犬胆可以救治的应验。
海西公时,庾晞四五年中喜欢作挽歌,自己摇着大铃歌唱,让身边的人齐声应和。又在宴会上往往命令倡优歌妓表演新安人歌舞离别的唱辞,声音悲切。当时的人认为很怪异,后来也果然败亡。
太元年间,小孩子们用两块铁在土中相击打,名叫斗族。后来王国宝、王孝伯同一族姓相互攻打。
桓玄起初改年号为大亨,远近的人都喧哗说是“二月了”,所以义谋是在仲春时节产生的。桓玄篡位自立,又改年号为建始,因舆赵王司马伦年号相同,又变更为永始,永始又是王莽受封之年。起初遣送司马道子到安成。安帝逊位,离开永安宫,封为平固王,琅邪王司马德文为石阳公,让他们同住在寻阳城。有识之士都认为是言不顺的妖异。
武帝初年,何曾接近太官御膳,自己私自拿取来吃,他儿子何劭超过他,而王恺又超过何劭。王恺、羊诱之辈,大肆追逐声色,竭力搜寻珍宝丽人。到元康年间,夸耀纵意成为风气,转而相互攀比,石崇的奢华,就相当于王恺、何劭两人,而舆国君相同。石崇被诛杀后,天下不久也就沦丧了。这是僭越的灾祸。事情的征候是久晴不雨,刘向认为就是《春秋》中记载的大旱。夏季干旱,举行祈雨的祭祀,《礼》称为大雩。不伤害二谷称为不雨。京房《易传》说:“有德行的不用这叫张,其灾祸是荒,是干旱。其干旱是阴云不降雨,变而为晴,遍及四方。军队出征过了时机这叫作广,其干旱不生。上下都蒙蔽这叫隔,其干旱是天晴三个月,时或有冰雹杀死飞禽。君王多方找寻妃子这叫作僭,其早是三个月大热没有云。君王增高台府这叫作犯阴侵阳,其旱灾是万物根死,多次发生火灾。地位普通的超越规定这叫作僭乱,其干旱是湖泽中的东西干枯,被火毁伤。”
魏明帝太和二年五月,大旱。是太和元年以来修建宫殿府第的应兆。又,这年春天宣帝南征擒获孟达,设置两个郡,张郃在西部打败诸葛亮,马谖死。亢奋的阳气自然变大,又是其应验。
太和五年三月,从去年冬季十月到这个月没有下雨。辛巳,举行求雨祭祀。
齐王正始元年二月,从去年冬季十二月到这个月没有降雨。去年正月,明帝去世。二月曹爽禀明继位的君王,改任宣帝为太傅,表面显示尊崇,实际上是想要政令由自己决断。这时宣帝在魏朝功勋卓著,这是要有德的人不受重用的应验。
高贵乡公甘露三年正月,从上年秋到这个月大旱。这时文帝包围诸葛诞,兵众出动超过时间的应验。起初,寿春秋夏时节常常有大雨淹城,而这次干旱时间延续到第二年,寿春城陷落,才降大雨。都认为诸葛诞是被上天所灭亡的。
吴孙亮五凤二年,大旱,百姓饥荒。逭年征赋徭役频繁,军队士兵怨愤叛乱。这是亢奋的阳气大,劳役失去了民心的惩罚。徭役一整年都有,所以旱灾也整年发生。
孙皓宝鼎元年,春夏干旱。当时孙皓迁都武昌,是劳役劳民的应验。
武帝泰始七年五月闰月干旱,举行求雨祭祀。八年五月,旱。遣时武帝听信荀勖的邪说,留住贾充不让他再去镇守西部地区,而任恺逐渐受到疏远,这是上下都受蒙蔽不明的应兆。等到李憙、鲁芝、李胤等人都衹担任闲职,这近于所谓有德的人不予任用。
九年,从正月旱,直到六月,祭宗庙社稷山川求雨。癸未,降雨。十年四月,干早。上年秋冬季,选取卿校诸葛冲等人的女儿。逭年春季,有五十多人入殿受挑选。又选取低级将领官吏的女儿几十人,母子在宫中痛哭,哭声传到宫外,行人悲哀心酸。造就是阴气积而生阳气,主上多方求取妃子的应兆。
咸宁二年五月干旱,举行求雨祭祀。到六月,才有及时雨。
太康二年旱,从上年冬季旱到逭年春季。三年四月旱,乙酉,诏令司空齐王司马攸同尚书、廷尉、沤卢尹核查审讯在押囚犯,尽量减刑宽贷。
五年六月,旱。这一年正月天阴,阴云散开又合拢。型塑上奏说:“必定有徇私枉法的奸臣事奉君主,应杀不赦。”武帝没有回答。遣时荀鼬、遁丝以皇帝名义作威作福,使朝政严重混乱。
六年三月,青、梁、幽、冀郡国旱。六月,济阴、武陵旱,伤害麦。七年夏,十三个郡国大旱。八年四月,冀州旱。九年夏,三十三个郡国大旱。扶风、始平、京兆、安定旱,伤害麦。十年二月。干旱。
太熙元年二月,旱。自从太康以后,虽然正直的人士满朝,却不受亲信重用,而贾充、荀勖、杨骏、冯紞等人相继担任要职,所以没有一年不旱,是因为有德的人不受任用,上下都受蒙蔽,地位低微者超越任用的惩罚。
惠帝元康七年七月,秦、雍二州大旱,瘟疫流行,闱中地区饥荒,米一斛一万钱。氐羌乘机反叛,壅州刺史蟹至战败。饥荒瘟疫Et益严重,戎置之地也陷入困境,朝廷不能解决,韶令允许出卖官爵。这年九月,五个郡国大旱。丞宁元年,从夏季到秋季,青、徐、幽、并四州旱。十二月,又有十二个郡国旱。逭年春季,三王讨伐趟王司马伦,两个月的时间裹有数十次战争,死十余万人。
怀帝永嘉三年五月,大旱,襄平县梁水淡池枯竭,黄河、洛河、长江、汉水都可以涉水而过。这年三月,司马越返回京都,派兵入宫,拘捕中书令缪播等九人杀了他们,这都是对僭越的惩罚。四方的诸侯多怀有叛逆之心,刘元海、石勒、王弥、李雄之徒残害百姓,流血在地成为泥浆,又是其应兆。五年,从上一年冬季到今年春旱。上一年十一月,司马越带着皇室人员跟随着自己,撤换宫庭护卫,没有君臣的礼节。
元帝建武元年六月,握业旱。上年十二月,连王侦含冤而死,当年就旱,而左兴元年六月又旱。王直说“杀死淳于伯后旱三年”正是如此。这是对滥施刑罚,众阴不顺服,阳气盛的惩罚。
元帝太兴四年五月,旱。这时王墓僭越欺君已经很明显。
永昌元年夏,大旱。这年三月,玉錾发动五玺球之乱,皇帝皇后受到凌辱,大臣被杀,僭越皇上,所以旱情尤为严重。逭年闰十一月,京都大旱,河川山谷都枯竭。
明帝太宁三年,从春季不下雨,直到六月。
成帝咸和元年,夏季秋季旱。这时厘去屋临朝听政,是对言不顺而僭越的惩罚。
二年夏季,旱。五年五月,大旱。六年四月,大旱。八年秋七月,旱。九年,从四月起不下雨,直到八月。
咸康元年六月,旱。遣时成帝年纪幼小,不能亲自处理朝政,朝廷内外事务,由将相决定。这是对僭越的惩罚,连年旱。到四年,王导坚持辞让太傅,还政于君。这一年不旱,是其应兆。当时天下普遍干旱,会稽、余姚特别严重,稻米每斗值五百钱,有买卖人的。二年三月,旱。三年六月,旱。当时王导认为天下刚刚平定,应致力于休养生息,不重刑罚,于是盗贼公行,连续五年大旱,也是舒缓的应兆。
康帝建元元年五月,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