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通行。不如申述唐尧的旧典,摒除细密而取简要,也就简而容易执行。讲透事物的常理,心领神会而能够阐发,这是由人来实现的。排除了人而专用法,是不合道理的。如今科举的优劣,还不如委任显要官吏,各自考核所统辖之人。任职一年以后,每年评出优秀的一人为上等,差劣的一人为下等,到时公布姓名。像这样六年,主管的人总集卷宗,对于六年来政绩优秀的越级任用,对六年来处于劣等的人奏报免职,对那些优多劣少的进用,劣多优少的降级。如今考核政绩的品评,因为所任职的条件不一,确实有难易之分。如果因为难而被认为优,因为易被认为劣,主管的人一定要衡量轻重,略加降等,不必完全曲就法规。《己丑诏书》认为考核难于行得通,用共同推荐的方式。推荐的道理,也是出于传闻。六年才推举,不是逐渐升降,又不符合古代三年一考核的本意。如今每年一考核,积累了优的评定就升迁,积累了劣的评定就罢黜。以士君子之心相推求,不会出现六年六次黜退的清官,六次进升劣绩之官。监司也将会随时弹劾。假如上下官吏公然包容过失,那是舆论完全败坏,也就和黜退升迁的考核无关了。”
司隶校尉石鉴因原有怨恨弹劾杜预,杜预被免职。当时敌人侵犯陇右,任命杜预为安西军司,给他三百兵士,一百坐骑。到了长安,改任童业刺史,兼东羌校尉、轻车将军、假节。适值敌兵强大,石鉴当时任安西将军,派杜预出击敌军。丝更认为敌军兵强马壮,而官军力量悬殊,应当集中兵力等待时机,到春天进兵讨伐,陈述了五条不可、四条不须的意见。石鉴大怒。又奏报丝预擅自修饰城门官舍,滞留耗费军需,派遣御史用槛车把杜预交付廷尉。因为杜预娶的是公主,在减轻刑罚的八议范围内,按以侯赎罪论处。后来陇右的事态最终如同杜预的预计。
那时朝廷都认为杜预擅长运筹谋划,匈奴统帅型猛发兵反叛时,从差州西到河东、平阳,诏令丝预以散侯身份在宫中设定计谋,不久任度支尚书。拄灵于是上奏立藉田,安定的边疆,以及治国之要事。又奏请制作人排新器,兴建调节粮价的常平仓,规定谷物价格,核定食盐贩运,制定赋税条例,对内利于国家对外救助边塞一类建议五十多条,都被采纳。石鉴从军中回朝廷,上报功劳不属实,被杜预弹劾,于是相互仇恨,吵阐不止,两人都坐罪免官,以侯爵兼任本职。几年后,又任度支尚书。
元皇后的棺材将迁到峻阳陵。旧的制度是,安葬以后,皇帝及群臣就服丧完毕。尚书上奏,皇太子也应除去丧服。杜预奏议“皇太子应恢复古代典章,应依皇帝服丧”,听从了。
杜预因为当时的历法有差错,与规的刻度不符,奏上《二元干度历》,流行于世。杜预又因孟津渡口危险,有船只覆没的隐患,请求在富平津修河桥。评议的人认为是殷周建都的地方,历代圣贤没有修建,必定有不能修建的原因。杜预说:“‘造舟船建桥梁’,说的就是在河上修桥的事。”等到桥建成,皇帝与百官前往视察,举酒杯对杜预说:“不是你,这座桥建不起来。”杜预说:“若不是陛下的圣明,我也不能做出这一点成绩。”周朝的盛水器,到汉东京时还在皇帝座侧。漠末战乱,不复存在,形状尺度也未能流传。杜预创造性地造出来,向上奏报,皇帝很是高兴赞叹。咸宁四年秋,大雨不停,蝗虫成灾。杜预上疏陈述兴农要事,事情记载在《食货志》。杜预在朝中七年,改革各类政务,不可胜数,朝廷内外称颂,称他为“杜武库”,说没有他不参与成功的。
当时皇帝暗中有灭掉吴国的计谋,而朝廷中的议论多与此违背,祇有杜预、羊祜、张华与皇帝的心意投合。羊祜生病,推举杜预代替自己,于是以原有官职假节代平柬将军,兼征南军司。羊祜死后,官拜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给追锋车、第二驸马。杜预到任后,修缮锁甲兵器,显示武力,挑选精锐,袭击吴西陵督张政,大败敌军,因为有功增加食邑三百六十五户。张政是吴国的名将,占据要害之地,耻于未防备而失败,不把伤亡的实情告诉孙皓。杜预想离间吴国边防将领,于是上表送还所俘获的吴国兵士给孙皓。孙皓果然召见张政,派武昌监刘宪代替张政。因而大军到达时,使吴国正变换将帅,从而造成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