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彬字儒宗,是垒厘邹人。父亲唐台,是太山太守。唐彬有治国的大度量,而不拘品行检点。年少时熟悉骑马射箭,喜好游猎,身高八尺,跑起来能追上奔跑的鹿,力气有几个人那么大。后来才看重喜好经书史籍,尤其懂《易经》,跟老师学习,回家教授,常有几百人。起初任郡门下掾,转任主簿。刺史王沈召集诸多手下人,热烈讨论抵御吴的对策,向九郡官吏发问。唐彬与谯郡主簿张惮都陈述吴国可以被兼并的形势,王沈赞赏他们的回答。又让唐彬反驳那些认为不能伐吴的人,那些人都理屈辞穷。回去后升任功曹,推举孝廉,州裹召他为主簿,逐渐升迁任别驾。
唐彬忠诚恭敬公正开明,尽心规劝匡正,不为表现自己而显示劝谏。又奉命去相府商议事情,当时幕僚们都是当世的名人才子,见到唐彬没有不钦佩高兴的,到文帝那裹称赞他,要推荐他为属官。文帝向参军孔颢问询此事,孔颢忌妒唐彬的才能,半天不回话。陈骞在座,收敛笏板说:“唐彬的为人,超过我很多。”文帝笑着说:“衹要能如同你,就已经难得了,还说什么超过。”于是征召唐彬任钟曹属。皇帝问:“你凭什么被征用?”回答说:“在简陋的街巷裹修治学业,考察古人的遗迹,言论充满天下而没有过失,行为遍及天下而没有怨恶。”皇帝看着四周说:“名不虚传。”事后,文帝对孔颢说:“近日见到唐彬,你有遮掩贤人的过责啊。”
当初,在邓艾被诛时,文帝因为邓艾长期在胧西,平素很得人心,一旦被灭,恐怕边关形势动荡,派唐彬去暗中察访。唐彬回来,对文帝说:“邓艾生性忌妒苛刻诡诈狭隘,夸耀自负,顺从的人被认为会办事,直言的人被认为是冒犯。即使是长史司马,参佐牙门,答对不合心意,就被他辱骂。做人不讲究礼,大失人心。又喜好施行杂事工役,屡次劳师动众。陇西很是觉得忧虑辛苦,听到他遇上了祸事很高兴,不肯再为他卖力。如今各军已到,足以镇压内外,希望不要为此事担心。”
不久拜任尚书水部郎。泰始初年,赐他关内侯的爵位。外放任邺令,唐彬道德符合礼,一年就完成了教化。迁任弋阳太守,公开地设立禁令防范,百姓安定。因为母亲的丧事辞宫。益州与呈厘敌寇相邻,监军的位置缺员,朝廷议论任用武陵太守杨宗及唐彬。武帝以此事间询散骑常侍文立,文立说:“杨宗、唐彬都不可失去。然而唐彬财欲重,而杨宗贪酒,请陛下裁定。”武帝说:“财欲可以满足,而贪杯的人难于改变。”于是任用了唐彬。不久又下韶命令唐彬监巴东诸军事,加授广武将军。上疏论征吴的策略,很合皇帝心意。
后来和王遗一同伐星,卢堑占据交通要道,作为众军的先头部队。常设置疑兵,把握时机取得胜利。攻陷西陵、乐乡,俘获的敌人很多。自旦医、2蛆以东,敌军各部所聚集之处,没有不震惊恐惧的,纷纷倒戈投降。唐彬知道敌人已经步入绝境,孙皓即将投降,离建邺二百里,声称有病而滞留,以示不争功。果然有先到的人争物,后到的人争功,当时有见识的人没有不称赞卢堑这一举动的。昱厘平定,韶书说;“广武将军卢丝在边境任职,向东抵御呈寇,向南面临蛮越,抚慰安定疆场,有安邦御敌的功绩。又常慷慨陈辞,志在立功。不久前征讨,带病接受命令,为众军前锋.献上俘虏和杀敌之敷,功勋显着。任命卢堑为右将军、都督旦塞诸军事。”征拜翊军校尉,改封上庸县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朝廷如有疑难,经常参预其中。
北方敌寇侵扰掠夺北平,任命唐彬为使持节、监幽业诸军事、兼护乌丸校尉、右将军。唐毖到达边镇后,训练士卒修治兵器,拓广农田重视农业,振奋军威显示武力,宣传国家法令,显示恩典信用。于是鲜卑二部大莫魔、挝何等人都派遣儿子入侍皇帝做人质。唐彬兼修学校,教诲诱导不知疲倦,仁慈恩惠广泛散布。于是开拓旧日的边境,推进千里。修复秦长城要塞,从温城至碣石,绵亘山谷中绵延近三千里,分军屯守,烽火台相望。从此边境获得安宁,没有犬吠报警,自逻魏以来的大将军没有能比遇他的。鲜卑各部族畏惧,于是杀了大莫魔。唐彬想讨伐他们,恐怕按程序等候上报,敌人必定逃散,于是就调动幽冀车牛。参军许祗暗中奏报,下诏派御史槛车征唐彬交付廷尉,因为事出有因被释放。百姓追慕唐彬的功德,在唐彬活着的时候为他立碑赞颂。
唐彬起初在东海阎德那裹求学,阎德学生很多,惟独看中唐彬有在朝中做官的才能。等到唐彬做了官,而阎德已经死了,于是为阎德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