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楚游徐霞客游记记十六(4/5)

从它南面经过,都隔江翘首观览。所称的“媳妇石”,是江边的一座山崖从半山中刀削般伸突出来,下插到江底,山崖上有块石头独立上耸,昂首西望,难道她丈夫还未从遥远的玉门关返回家吗?又行二十里,经过二十四矶,一个个矶次第排列在江岸边。再行五里,停泊在黄杨铺。

黄杨铺已经属于零陵县。它东面就是祁阳县界。它西面远远地望得见的大山,叫驯马山,此山已经属于东安县,铺西距东安县界约三十里。它西北边有条大路通往武冈州,路程共二百四十里。黄杨有条小水从西边流来,一座石桥横架在水流上,名叫大桥。桥下通行船只,逆流进去仅三五里而已,不能再往上航。

闰四月初一日拂晓,从黄杨铺开船,到珍处后才折往南行。〔这以前从祁阳县城过来,多是向西行。〕行十五里到大护滩,有处地方的水流形成漩涡,众流都奔入漩涡中,声如雷鸣,大略如一个渗漏的酒器。又往上为小护滩。又行十五里为高栗市,它就是方激释。又行二十里经过青龙矶,矶石高峭,横啮江流。又行十里,天昏黑以后抵达冷水湾。下午,我身体不适,肚腹鼓胀,为此晚餐减了量。船停泊在江西岸石崖边,江水上涨石头被淹没了些,因而江边的石头不如前次在这里所望见的那样峥嵘。

初二日船夫登上江边集市去买柴禾菜蔬,早餐时才出发。隆隆的雷声中雨大下起来,到中午才转晴。共行了四十里,停泊在湖口关,这时太阳还高挂在天空。从冷水湾过来,山开天旷,视野大为开阔,而江的两岸,吞衔水流的石头时出时没,只要遇见,无不赏心悦目。大体上进入祁阳县地界,石头的质地就变得奇特,色泽就变得温润;过了祁阳县城,石头高耸特出的态势,依次渐渐显露出来,到此地便随地向上冒出来了;到进入湘口处,却是那些出现在前面的高耸而曲折绵延的石崖,变成为尖峭直立如盘旋飞翔的了。初三日天亮时,驶船进入湘口,从此处起便离开潇水而专门向湘江中航行了。潇水就是我前些时候进入永州府所走的水路,它与湘水交汇在此处。两水一条从东南来,〔即潇水。〕一条从西南来,〔即湘水。〕会同而向北流去,为洞庭湖众多水流中的主流。位于中间分隔开两条水流的,就是芝山山脉,它直往北延伸。山脉尽头处两条水流夹着它,尖得像龙尾下垂,因为山脊无中流砒柱般的石头,所以两条水流从两侧冲刷侵蚀,必然是使其变得尖细而后才停止。潇水的东岸〔即湘口骚。〕有个古潇湘祠,祭祀舜帝的两个妃子。

我们的船由祠前向西横截潇水,盘绕过龙尾似的山尾部而进入湘水。湘口的中央,有堆砂石悬立着,上面树木丛生如同山峦,湘水分成两股回旋在周围,若像龙口里含着的珠子,上下的船只,都从它西面迫近山崖航行。我们的船向上行时,因为水流上涨,就从那珠子东面的夹港沿龙尾似的山尾部而进。行一里,绕出珠子后面,这里就是分口处。从那里往西北溯湘水而行,若像进入咽喉中似的,南边有条小水向北汇入湘江,它就是芝山西麓的水,是我以前登岭燎望时见到的那条水。这时潇水已经变清,但湘水仍然浑浊。我们的船进入湘江时,有只船停泊着等待一帮人上船搭乘,他们一共五人,就是前日子鲤鱼塘被抢劫的那些人。由湘口往上行,江流中有许多曲向西北的弯道,滩声更多,石崖更奇。行二十里,有座斜突在江右边的石崖,上边重叠陡峭而下边玲珑变幻。又行二十里,江左边有座仿佛是被平平地切削而成的山崖,上面黄色的石纹和白色的水流相间成行;又有一座并立在江右边的山崖,与江左边平平剖开的山崖夹江对峙,如同庐山五老峰并排耸立,更加显得奇异峻峭。折往西行五里,经过军家埠。再折往南行,又有一座山中间破开而低平,插立在江右,山脚倒浸在重重水波间。向旁人询问,没有知道它名称的人。这时落日正衔在山外,当船过到江面的东侧时,忽然见山峰间有一片孔穴通明透亮,那景象仿佛是弯弯的新月与日并悬,但随即就被遮蔽掉。我们的船由山下折往东,停泊在军家埠、台盘子之间,这里距离军家埠又有五里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