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他是同情还是怀疑,究竟属于何者?于是仍转到北麓,出到打油坊的后边,就见卖水的店主人正要背着他摆设的东西作回家的打算。我取了凛子上挂着的物品,跟随那人向东赶到平塘街寻找投宿之处。那人说:“家窄不能容纳。”替我转寻邻居家住下,并亲自为我烧火做饭,而且找来他的族人,叫明早领我游览。这天傍晚,闷热到极点,雷声隆隆,而静闻病得十分严重,顾仆突然分手。到晚餐后,出门坐在当街的明月之下,而清风徐徐吹来,潇潇洒洒身在群峰之间,听着众村姑唱山歌对开玩笑,也是在这群玉峰头的一个奇异境遇。
十一日清晨起床,静闻还躺着,我叫寄宿的这家主人烧饭,马上先去拜访卖水人的家,同他的族人向南来到古庙南登山。向导扬起飞镖斩断荆棘,共走一里,到达山西南的山坳。从石缝中再登一两步,立即望见洞口朝向西南。又攀着石崖走了几十步,马上进入了洞中。大体上前洞口朝向东北,后洞口朝向西南,中间则径直穿透,没有曲折突起之处的遮挡和阻隔。向导告诉说此洞叫榜岩洞,此山叫枫木山。下山,仍走过古庙,于是向南由田野中渡过西面流来的小涧,涧水自两路口西边的水塘透逃往东穿过山麓,就是南溪的源头了。共往东南行一里,进入石岩洞。洞口向西北,后洞口向东北,洞中幽静明朗,曲曲折折,后洞口右边的山崖上,有架空的平台,盘旋在空中的顶盖,旁边都通有窗权,可以歇息可以读书。由后洞出来,向北走一里,仍抵达平塘街。街北有座石峰突兀好像屏风,东隅有岩洞向东,这是社岩。外边浅而不深,当地人在洞中供奉土地神。向导又指着它的西北方,有座石峰当中而立,山下南北都有积水塘,北边水塘的上方,岩洞口高列,南面水塘的侧边,洞穴口低伏,它们里面山洞暗中相通,水道从中流贯而过,这里名叫架梯岩,又叫石鼓洞,原来就是我前次寻找铜钱岩未找到却向南走进去的洞。向导介绍着它,却不知我已游览过它;我从前游览它时,却不知洞叫什么名字。今天得以闻所未闻,更胜于见所未见了。于是返回住宿处吃饭,静闻尽力带病上路。向西二里,经过两座山之间的峡谷。峡谷北面的山巍然而立似屏风,下边是广福王庙;峡谷南面的山森然向北拱立,它东边有个岩洞。洞口向东,正当洞口有座石塔,十分整齐而塔中是空的,塔后面不怎么高大宏伟。由塔右的洞穴进去,逐渐进去慢慢变得又窄又黑,有几个土司兵调守在此地,就着岩洞在里边煮饭睡觉。岩洞口之外,右边有旧时刻的摩崖,剥落不可读。于是下去,向西走出峡口,这里是两路口。街市中店铺夹路。往西北沿着山走,是去义宁县的路;向西南顺着山走,是通永福县的路。我踏上往西南的路,不到一里,静闻在后面就跟不上了。望见路东有个岩洞向西,拨开荆棘去探洞,洞不深可洞口很奇特。下瞰静闻,仍然不见他走过;想要返回去找,又担心他走到了前边。姑且急忙去追赶他,又等了他很长时间,拉着前后来到的人打听,都茫然不知所指,实在是又想前进又想后退。许久,又往西行四里,路右边有座小峰,如佛掌高高举起,下部合拢而上面分岔,下面紧束而上边舒展,在群峰中尤其显得神奇怪异。它南边又并立着两座山,束拢来形成峡谷,路经由峡中。峡南面的山峰,它的东边分层裂开两个岩洞,转眼间,觉得在上的洞透出亮光。急忙向南赶到那里,只有下洞可以进去,而上洞层层叠叠悬在高处无法上登,只好进入下洞。洞中排着石柱挂着石筛慢,分隔为峡谷,剖成石窗,曲折明朗,钻进去转到洞的后边,却也是横贯山腹的洞。以为由后洞向西出去,可以返回来登到上洞穿通之处,可后洞上下都如刀削,旁边无处可攀。于是仍向东出到洞前,见东北隅的岩石坑坑洼洼,姑且攀着石缝上登,竟然到达了上层。就见前后两个洞口,都与下洞并列;洞口内筛慢状的钟乳石,莲花状的石柱,分在左右环绕着直达后洞口,几丈之内,曲曲折折没有尽头。前洞口有一平台,正对东北方佛掌样的山峰。凭靠在后洞口石兔石窗间,远瞰近视,洞外收入眼底的景色既己奇异,洞内盘结着的钟乳石也很奇特,真正是胜境。我在粤中所见过的重楼胜境,这里算第一。
不久下山,不知静闻是在前还是在后,姑且向西走。又见大路在左边,又有岩洞朝向北方,登上洞也是浅而不深,这也是峡谷南面的山。那在峡谷北面的山,向西处也有两个洞分层排列,洞口一上一下,悬隔之处也不多远,但岩石的颜色全是褚黄色,好像单独为它们标新立异的模样。一走出峡口,就有积水直浸到两侧峡谷的西边,当中垒石筑成堤坝,以便横截水面,旁边都是巨大的水泽,无从渡水去登一次赫黄色的岩洞。随即又听说有个八字岩,也不能去到。于是经由石头路向西行走在积水中。又望见水西山峰的东崖高高横亘着,壁上悬着三个洞,相距各有二十余丈,都向东并列,分为南、北、中。那座山在积水的西南,与东面山峡的南峰东西相夹形成积水塘。遥视崖顶,都有微小的石痕,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