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粤西游徐霞客游记记十九(5/7)

大板桥,这才沿大溪的西岸往南行。行三里,过了马禄山,越过通明桥,于是向西南折入山峡中。两侧的山紧逼过来束拢,中间仅有一条溪流,溪水两边没有田地,全是缠绕在路上的草。五里后,有座巨大的木桥横架在溪上,是通往东南方山路的通道。我从桥右走过去,不从桥上过去。此桥是用巨木从两头接拢,江右岸有棵大树,自石崖底部斜卧在江中,巨木两端都横架在树梢上,当作桥柱,这桥名叫横江桥。又向西南走五里,过了薯帽山,山峡渐渐开阔起来,南面能见到大容山了。又往西南行三里,涉到溪水右岸,又涉到溪水左岸,共走二里,往上翻越山冈,这是平山村。由白堤到平山村有三十里,路窄草荒,与有人烟的地方隔绝,将走出平山村,就听纷纷传言前边路上强盗很多。由平山村往南行,路已开阔起来。路过集市上的房屋,在岭畔翻越而行,望见东方大容山在三十里开外,仍有层层山峰隔着它。五里,下山走入山峡,路过黄草塘。向西南二里,抵达都长庙。此处两山夹住开阔的山坞往西延去,而路横过山坞往南越岭,上岭的路不多,向南下山的路非常远。共走三里,绕着山峡向西出来,这是勒菜口。到这里山分为两列,大容山矗立在东北方,寒山屹立在西南方,似门扇一样往东南排列而去,中间相夹形成大山坞,溪流往南流注,是罗望江的江源。从这里沿寒山北麓往东南行,又走三里,大树下有个卖水的人,因为过了中午将要撤摊离开,就留住他就火做了饭吃。又走五里,走过一座溪上的桥,这桥名叫崩江桥。桥南有座庙,卖水烧饭的人成群寄身庙里。又向东南走二里,路过冯罗庙。〔寺庙是冯、罗两姓人修建的。〕庙的南边,山峡愈加开阔,原来是寒山南面到了尽头,大容山往东转去,于是平旷的田野就扩展开来了。〔庙南有条岔道,往东涉过罗望江,沿大容山南麓往东走,四十里路到达北流县;当地人因为群盗正占据着南麓的陆马庙作为巢穴,都劝我经由州城前往。〕我选择了去郁林州的路。由田间土埂上往南行七里,再跋涉过山冈往南走,见到有敲锣打鼓向东而去的人,拉住路上的人打听,是追捕强盗的军官率领部下经过此地。又见有两个身披盔甲骑马飞奔的人,则是州里刺探情报的骑兵。又走三里,到达松城墟。集市的房屋旁边有一家旅店,此时天色还早,可路上多有戒严的警报,便留住在这里。二更时分,听见骑兵的声音骤然往南而去,旅店主人出门去察看,原来是麻兵已趁夜色逼近盗贼的巢穴,斩了一个首级,盗贼已连夜逃去。半夜,又有探子敲门,进门与店主人住在一起,说起麻兵就是土司驻防的兵,平素与盗贼相互熟悉,今天奉命调防到此,便事先派两个骑兵前去侦察,私下告知盗贼说:“现在大军已到,你们早做准备。”所以群贼捆了一个归顺的人斩了,把首级交给麻兵去请功,而盗贼全部乘夜逃入山中,便用“荡平”进城报告。恐怕转眼之后,将(以下缺。)平山是大容山西来的山脉。大致澜沧江以东的山脉,往南经过交趾北部,向东转过钦州、廉州府、灵山县,又向东北延到兴业,由平山往东延伸,这才突起成为大容山,在这里南北两面的河流分流了。

寒山,是郁林州西北面的山。群山都低伏环绕着大容山,而此山唯独与它抗衡。大概它的山脉从兴业分出来,在罗望江、定川江两江之间。它的山脊延到菜勒口便到头了,所以峥嵘独立。《九域志》载:越王赵陀派人进山采桔,十日才返回,追问他们缘故,回答说:“山中太寒冷,不能归来。”因此起名。陆马庙,在大容山南麓,是当地人用来祭祀陆绩、马援的神庙。流寇七八十人,平素往来此地抢劫村落,近来与官军遭遇,被杀死六人。旋即向南窜入陆川县境内,掳掠平乐墟,又杀了数十人。返回时路过北流县,把此庙作巢穴,拘押了许多妇女富人,限期索取赎金,不送来的就杀这些人质。

二十七日早晨从松城墟,不等吃饭便上路。四里,路过谷山村,又行走在田埂上。又走五里,望见一座石桥十分高大整齐,跨在罗望江上,是所谓的“北桥”了。三个桥洞连着拱起,下方用石块垒筑成堤坝。江水漫过堤坝下泻,转向西流去,由郁林城北转向西南,与定川江、南流江汇合后向南流去,经廉州府注入大海。石桥的西边,又有座木桥以便下游的人渡江,走路的人就近不走石桥而走木桥了。过了桥,又向南越一岭,共走一里,进入郁林城北门。北门外居民房屋全部背靠山冈前汇水池,如村落一样,就是无街道,不似城市,然而城墙高大严整,是广西境内所仅见的。城中也是荒凉冷落。过了郁林兵备道往西走,就是州衙门。于是在旅店中煮饭,打听这里的兵备道,已驻在苍梧县很久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