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粤西游徐霞客游记记二十三(4/4)

里人痛恨便挖断了它的两旁,它的地脉便受了损伤。”今天山顶青松石基仍保存着,挖凿的痕迹如新的一样。上河滩又行五里天黑下来,停泊在金竹洲上游野外的岸下。

二十六日鸡叫头遍,开船,十里,往西南过了萧村,天色仍只微微发白。到这时已进入新宁州境内,在这里石山重又出现,好像屏风排列,好似兽角挺立,两岸濒江的岩石,也时时争奇斗异。又行五里,折向东,江南岸岩石隆成山洞,外边裂有多处洞口,如狮象并立,而岩石横跨之下空着;江北岸山崖断成峡,上架飞桥,如彩虹在高空映照,而两端连缀着。又行五里,转向西南,与石山时而相对时而相背。两岸山崖上高突的岩石越来越奇特,那向上高耸的似入云的翅膀斜着劈开,下覆的如肺叶倒垂,奇幻的姿态时时变换;只是洞不十分深,山崖不怎么广阔,未形成楼阁而已。又转向北行五里,是新庄,转向西南行三里,是旧庄。又向西二里,转向南五里,转向北三里,再转向西南,又有石山挡在前方。又行三里,往西穿过两座山的侧边,紧靠江北岸的石峰往北转,而后沿着它的西麓行。在这里东岸有峰峦成排山崖横展,弯隆的洞口相连;西岸却江岸回绕波狼激荡,石矶悬空洞穴呼应。那东岸的山,南边连着两座山峰,北峰排列着三个洞口,外边虽洞口分列,里面全是扩展进去的空洞;北面并列着两座山崖,靠南的崖壁悬成两层,每层都有洞,上下的洞中间又是相通的。〔这就是狮岩。〕向北行三里,直达并列的山崖下,于是转向南行。顺风挂帆行二里,又往西行一里,逼近一座尖峰下,仍转向南。西岸又有并列的山崖平直地剖开,巍然下临江边,〔就是笔架山了。〕而东岸岩石耸得更高,透亮的洞穴更多。共行三里,路过象石下方,就是新宁州的西门了。刚顺风挂帆迅驶,船夫有个同乡先停泊在此,便停下船来相对饮酒。我于是进城,登上州衙,在仪门内的在事堂读《州记》,向土著人询间狮岩诸处名胜。返回来登上象石,天色已是傍晚,终于不能成行,靠着象石停泊。新宁州的辖地,从前是沙水、吴从等三桐,国朝初年改为土县,后来因为思明土知府有功,划分吴从等村给他,便开始逐渐蚕食。后来忠州跟着仿效他,与思明互相争夺,这一地区便朝秦暮楚,人民涂炭没有止境,当权者这才收回这一地区,派武官镇守它。土人酋长黄贤相又制造叛乱首倡叛逆,隆庆(1567一1572)末年,罪人抓获之后,这才把思明府、忠州未吐出来的地方全部收回,把三炯合并为四个娟,创建了州城。它东南五里就是宣化县如何〔乡的名字。〕的一、二、四三个围,一同割过来附属于它;〔就是萧村以上地区了。〕它西北是思同州、陀陵县的交界;西南是江州、忠州二州的交界。江水自西南的那勒流来,绕过州城的西北方,转向东南流去。万历己丑年(万历十七年,1589),州官江右张思中留有碑记在州城城门,是建州时的第一任州官。

州城北面四里,隔江处是狮岩山,州城西边二里,隔江处是笔架山,州城南一里是犀牛岩,再往南三里是穿山大岩,都是耸立挺拔的石峰,石洞空阔,是奇异之境。州城西面远处的山峰排列得更加奇异,象石、狮石都在含晖门前的江岸上。江流自南边冲涌而来,狮石首先扼住江流的锐气,迎着急流刺成骨状的岩石,就形成面貌狰狞的形状。江水下流激荡为象石,高耸的鼻子下嵌江中,面颊是空的内有水,截下一湾江水,可以停船可以歇息,而西门的码头就依傍着它。狮石的上游叫做冲口,下游有石桥高架在两岸山崖之间,下边开辟成门。我先前听县里的父老说:“靠近冲口处有个仙源洞府。”记得不真切,无人可问,不知就是这里不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