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东抵达后营的后面,于是从中间分出一支土山,一直往南四十里便盘结为三里城,好像花警中的花房;那分支向东延伸的,又向南转环绕成东面的屏障。所以周泊隘、苏坑两处,是三里城东西两面的肘腋,与正中的三里城治所相对。此处东西最为开阔,好似花尊中间裂开之处。由周泊隘往南延,渐渐转过来渐渐合拢,到洋渡便向西面临溪流,就是青狮庙后面的山崖。由苏坑往南延,渐渐转过来渐渐合拢,到洋渡便向东面临溪流,就是白崖堡东面的山崖。两座山崖在洋渡会合,就是进城的前门,好像花粤合拢的尖角处一样。
东西两条溪流,都在两列石山之内,土山从北面的后营盘旋起伏而来,两条水流便夹在两旁与它一同流来。在西面的,南面流到罗墟北边,又会合一条西来的水流,曲折绕到城西,又往西流抵石村,会合汛塘的水,于是向东南流到汇水桥下,会合东边的溪流。东面的,往南流到琴水岩东边,又向南流出琴水桥,又会合一条东来的水流,曲折流抵东南的石峰下,又穿流在山峡中,于是向西出峡后会合西边的溪流。两条溪水合流后往南,流经两座独山,潇绕过独山,又向南流注到洋渡的东面。大江从西面下来,这条水流从北面下来,合并后往东流去。它们在西北的夹角地带,就是洋渡;东北的夹角,是青狮庙后的山崖。
韦龟洞,在城西十里的韦龟村。西面由汛塘越过佛子岭往北走,这条路近;北面由罗墟转过石山嘴往南走,这条路远。其中群峰环绕,里面拓展为平坦的田野,有小河自北流向南,分别流进石洞中去。唯有北面的石山稍微缺开,也有独立的山峰耸峙在中央好像标杆。韦龟洞所在的山在东南悬在中央,向着北方与它相对,独成一个盒盖,山水都是逆向的,真是神仙居住的世外丹丘。数十家人背靠山的北麓,以造纸为业,房屋重重叠叠,有的高有的低,层层镶嵌在石缝间,望见它已经飘飘然想要成仙。村西就是洞口,洞口也是向北。起初进去十分狭窄十分黑暗,向西南下走几步,钻出石缝,洞忽然高高隆起,里面豁然明朗。洞内四边非常宽广,而洞顶有悬空的洞穴,天光下射,正射入洞中。向北踏着岩石上登,钟乳石柱排在前边,里面环绕成平台,可摆上几桌酒席;向南沿石阶下走,洞中积着墨绿色的水,源泉不会枯竭,村里人都到这里取水。平台的前方,右边有很多森然罗列的石柱,石幢伞盖并列错杂,纹理明丽晶莹;左边有许多层层叠叠的石块,狮象交错盘踞,狮形象影杂乱众多。它里面左右两侧又可以深入进去。举着火把由右边向西进去,渐渐下走渐渐分出岔洞,可往南约走半里,又裂开一个豁口出去。举着火把由左边向东进去,渐渐上爬渐渐穿越到北面,约半里,又转过一个洞穴便返回来。听说由右边的豁口踏着险途上登,那里进去非常深;然而找不到向导,仅是能说说,不能前进了。这个岩洞外面隐蔽洞中宽敞,上面有通到天上的光影可以照到洞内,下边有遇到水源的洞穴不需要到外面找水。如一颗丹丸塞在口中,可以千古长寿一样。三里城虽然岩洞山谷极多,但应该以这个岩洞为第一。何况洞外的村舍,又独揽了桃源、谷口的优美之处呢?
琴水岩,在城东六里琴水桥的北面,中间一座土山在东南的尽头处。东边的溪流从北面环绕到山的东边。土山完后,唯独露出一座拳头样的石山,山石参差层叠杂沓。山南也有个几家人的村子。洞在村西的山腰上,洞口向南。开始进去洼下去,十分倾斜;向北前进数丈,举着火把穿过一处隘口,转向西,洞中这才向高处弯然隆起,西边通着明亮的洞穴,北面有暗洞;在明亮之处有块平台宽三丈,躺在洞底如像坠落下去的一样,可以登上去休息。握着火把穷究暗洞,数丈后窄起来,登上去,也不能深入。于是仍出来到平台,从西面的洞穴爬出来,是山的西面。下山,仍转到山前,骑马周游观赏山景。洞前稍低处,它东边也开有一个洞,洞口也是向南,外边高中间浅,村里人在洞中堆积了薪柴。它北边又开有两个岩洞,一上一下:下面的在重重山崖之上,无路;下面的积了很多水,不过也不能与前边相通。
佛子岭北岩,在城西七里汛塘村的西面。佛子岭,石山从西面分支往东延,在东面成为汛塘、仙庙诸峰,而佛子岭列在其间,石骨嶙峋。越过岭往北下走,就见韦龟村西面山坞的水流,向南流抵它的山麓,倾泻进洞中。洞口向北非常开阔,洞中回绕成水潭,潭中的积水渊深澄碧,深不可测,水潭四周都是石壁毫无缝隙。听说它南面在水下有缝隙,大水从北面冲捣下来,洞装满不能容纳,就跃出山南的石崖。原来南面的石崖较高,水干涸时就积在北面而不外泄,洞中水满时就在洞内激荡,然后反冲到外面,两面连结的缝隙,就隐伏在中间。在洞口右侧穿过旁洞,往南走到水潭东面的水边上。那上面有块岩石高高拱起在水潭旁,上边与洞顶不即不离,各自悬空一尺左右,如鹊桥的样子。坐在桥下俯瞰深潭,更加悠然自得。佛子岭南岩,在佛子岭的南面。洞口向南,洞前有天然形成的石涧若像水槽,有桥横架在涧上。此时涧中无水,就由涧中进洞。洞外高大的岩洞层层隆起侧向裂开,不能往大处拓展。向北入洞,只容得下一个人,渐渐深入渐渐黑下来,但洞壁光滑得如同琢磨出来的一样;洞内进去很深,就是北洞泄水的通道了。大概是水大时北洞洞中装满,水从下面反向溢出到此处,激流的水势汹涌强劲,所以山洞与石涧都好像是打磨而成的一样。
佛子岭西北岩,在佛子岭西北一里处,洞口向东。韦龟村西面山坞的水从北面流来,又分流一条山涧,向西流抵此洞前,忽然坠入地下的洞穴中。洞在山的上方,外面的洞口高大明亮,往西进去三四丈就到了头。洞南侧有一条缝隙,也是倾斜而下,渐渐下去渐渐黑下来,转向西南,因没有火把便出来了。听说下边与水相遇,沿水流往西南行,就能钻出后山。这才知道此村水坠入洞穴后,穿透山腹,也与向武州百感岩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