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嘉靖间郡守所立。
九龙潭在郡城西南五里平冈之上,有潭一泓,窅无底,而汇
常溢,北
成溪。九龙
石山在其南,张自明祷雨有应,请封典焉。石山之北,有岩北向,前有石屏其中,若树
门。由西隙
,其内辟为
室,而不甚
。后复有石
一围,当
之中,前立穹碑,曰“郡守张自明墓”
仍门,有一碑卧其前,中篆“紫华丹台”四大字,甚古。两旁题诗一绝,左行曰:“百尺长兮手独提,金乌玉兔两东西。”右行止存一句曰:“成言一了闲游戏,”及下句一“赤”字,以下则碑碎无可觅矣。其字乃行草,而极其遒活之妙,必宋人笔。惜其碑已碎,并失题者姓名,为可恨!
南门在北南二百余步
腋间,俗谓之双门
。
前宋刻颇多,而方信孺所题一
,中分路
三者,亦在焉。其诗载《一统志》。其上又有张自明《丹霞绝句》曰:“玉玲珑外玉崔嵬,似与三生识面来。自有此山才‘才’字余谓作‘谁’字妙。
会仙山在龙江之北,南面正临郡城,渡江半里,即抵其麓。其山盘崖峻叠,东西南三面俱无可上,惟北面山腋间可拾级而登。路从西麓北向行,抵山西北隅,乃东向上跻。第一层,岐而南为百岩;第二层,岐而南为雪
,岐而北为百丈
井岩;直东上岭脊,转而南为绝
。此皆西北面之胜也。从东麓北向上,直抵绝
之下,最东北隅者,为丹
阁,又循崖而西为东观,又西为白龙
,又西为中观,又西为西观。此皆东南面之胜也。东南之胜在绝
下,而中观当正南之中;西北之胜在绝
上,而玄帝殿踞正南之极;而直北之
井,则上
卢僧有龙隐北
之旁,去北数十步即是。其门亦西向而甚隘,今有葬
于中者,可笑也。既
,中辟一室,从东北攀隙上,又得一小室,其东北奥上悬垂盖,下耸圆笋,若人之首,即指以为卢僧者也。
昔旴xū江张自明候选都门即首都,遇一僧曰:“君当得宜州,至时幸毋相忘。”问:“何以知之?”
其前犹垒石为门,置灶积薪,乃土人之樵而息者。崖旁有遗粟,则戊午避盗者之所藏。门内五丈,有岐东南去,转而西南,共十余丈而穷。
此实石也,何以墓为?
蚺蛇在龙隐山北绝
。由山麓遂其东北一里,溪
从两山峡中破
西北来,
石
和,漱空倒影,曳翠成声,自成一壑,幽趣窈然。渡
,共一里,南向攀崖而上,两崖如削瓜倒垂,中凹若刳,突石累累。缘之上跻,两旁佳木丛藤,蒙密摇飏yáng同“扬”,时度馨xing散布很广的香飕。上一里,则
门穹然北向,正与郡城相对;前有土山当其中,障溪西北去,而环麓成坞者也。门之中,石
玲珑缀叠,前浮为台,其东辟
空朗,多外透之窦。东崖既穷,转窍南
。始昏黑,须炬
,数丈无复旁窍,乃
。仰眺东崖之上,复有重龛。攀崖上跻,则外龛甚大,内龛又重缀其上。坐内龛,前对外龛之北,有窦一圆恰当其中,若明镜之照焉。
从墓东隙秉炬南,又南则狭隘止容一人,愈下愈卑,不容
矣。
空悬无底,而下跻则攀跃可升也。仍北下木梯,复东向直,又逾一隘,有岐复南去。从之,渐见前窍有光烨烨,则已透山而得后门矣。又数丈,抵后门。其门东南向,瞰平畴;山麓有溪一支,环而北透其腋,即五蛩之东
之分而北者;其前复有石山一支环绕为坞,成
天焉。仍北返分岐
,复东向直
,又数丈,则
石中踞。由其北隙侧
挨
,有眢井凭空下陷,大三四丈,
亦如之。乃悬梯投炬,令一人垂索而下,两人从上援索以挚梯。其人既下,余亦随之。又东南
一窍,中复有
,下坠甚隘而
,〔一飞鼠即蝙蝠惊窜上。〕从其西南攀崖而上,崖内复有眢井空陷,烛之不见其底。循其上西南
,遂无可通
。乃仍下,从悬梯攀索而上,依故
直西而
前门。
曰:“以数测之。”问:“居何?”曰:“南山。”因以香一枝畀之,曰:“依此香觅找,即知所在。”后果得宜,抵南山访之,皆曰:“僧已久去,不知所向矣。”张乃
香爇之,其烟直
此
,随之
,遂与卢遇。余以为所遇者,即此石之似僧者耳。或又谓:“卢僧自
迎,饮以茶。茶中有鼻注此地用
接到鼻
来饮茶,此
即饮茶的
,张不能饮。侍者饮之,辄飞腾去。张遂愤而死。忽有风
其棺,葬九龙
石间。其棺数十年前犹
一角,今则石合而周之矣。”其说甚怪,不足信也。
张自明以辞曹(
贾)摄宜州事,号丹霞,曾建黄文节祠、龙溪书院,兴学右文,惠政于民甚厚。今书院图碑刻犹存而《统志》不载,可谓失人。至土人盛称其怪诞,又不免诬贤矣。
此极幽极
,可憩可栖,惜无滴沥,奈艰于远汲何!
密翳,须下而复上。搜剔久之,乃得其门。亟觅炬索火于北岩,由门东,其后
之上,即南来之上层也。从其下
峡,峡穷,攀而上,其南即上层北转
,向所瞰昏黑不能下者也,而援侧坂可通焉。其东直
又五六丈,有
穿而下,以大石窒而
之,即北
通之会,而为人所中断者也。大抵北
后通之门一,南
后通之门二,而中
则南通南
之上层,北通北
之奥窟。是山东西南三面无不贯彻,惟北山不通,而
有蚺蛇
另辟一境云。
岩之西下又有一峡门,南甚
而隘,秉炬
,十余丈而止。底多
石如丹,第其
黄,不若向武者莹白耳。东下又有一覆
,横拓甚广而平。倚杖北眺,当与羲皇不远。
有此,游人到此合徘徊。“此《志》所未载也。其左右又有平蛮诸碑,皆宋人年月。由门东向,辄横裂而分南北,若”丁“字形。南向忽明透山腹,数丈而
后门,此亦后门之最南者也;北向内分两岐,直北遥望有光,若明若暗;东北悬崖而上,累碎石垣横截之。乃先从直北透腋平
,其下有
窞,循其上若践栈
焉。数丈,北抵透明
,则有门西辟在五丈之下,而此则北门之上层也。其前列
生楞,飞崖下悬,与下
若隔。从隙间俯窥下
,
底平直;从履下
,
前明敞,恍然一堂皇焉。上层逾隘北转,昏黑不能
。乃从故
南还,复
南门,索炬于北岩,复
。北至分岐
,乃东北逾石垣而下,其内宽宏窈窕,上
下平;数转约二十丈而透
东门,则后门之中也。
〔去岩东北四里,石阵排列,自西而东如屏,直至于香山寺前,俗称为“铁索系孤舟”云。〕余览罢,即从北行,东渡龙潭北
之涧,东北三里而抵香山寺。寺僧言:“九龙
甚
,须易数炬;此
犹丹霞墓,非九龙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