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于是向西行。这之前,壁坳村释站的差夫说:“西北方石山巍峨,山下有个村庄叫蛮王村,此峰也叫做蛮王峰。”于是望着它往西行;越过一座土阜往西下行,共走二里,有山涧自南往北流,越过山涧又向北上岭,越过两重土山,共一里,下到土山峡谷中,有小溪自北流向南,溯小溪往北上行一里,直抵蛮王峰下。它最为高峻突兀并列高耸,西南的峰顶有块岩石弯曲而起,反转身体朝向北方,上方又竖直如像头颅,莫非就是所谓的“蛮王”的地方了吗?此时顾仆押挑夫担子在蛮王村,还隔着一条峡谷,呼唤我一直向西从大道走,他也从村中押着挑夫来。半里,与顾仆在山峰西面相会,于是转弯沿山峰西面的峡谷向北行。这个峡谷中有水流相会,往北上走半里,峡谷中仍有田地,但水流已往北流注,这是北面延伸来的山脊,到蛮王峰后向西延伸再往南下延,耸峙为芒场西面的最高峰,以下延到多灵山,成为都泥江、金城江两条江流的分界。往北顺水流行半里,那水流向西流去,路向西北又走半里,越过岭后下半里,西南一列山十分广阔,北面一列石山的山脊自西延向东,有座尖峰竖立在山脊上,环绕在它的西南成为大壑谷,田亩高低错落,许多房屋依傍在它东北的尖峰下。又走一里左右,登上村中的竹楼叫郊岚村,又叫头水站,有水流自东北的山脊间流出,是都泥江支流的上游,这是起名叫“头”的缘由了。村里人拿酒食来敬献,吃了酒饭,换了坐骑上路。向西北一里半,有路穿越北面的峡谷而去,于是向导由岔道向西出到峰南。又走半里,再换脚夫,这才明白他们走小路是将就村子了。又往西一里,雷雨暴降,不一会就过去了。又向西一里,登上一处土堡,向导想换马,那里的人不听从,只换了夫上路。于是傍着山峰回北转,越过岭下走。又向西南下坠,共二里,渡过一涧,又往西北行一里,这才与东面来的大道会合。再西北越岭三里,望见北山石脊巍峨,许多房屋依傍在山上,但还隔着一个壑谷。又向西,大道往西去,由岔道向北转,从北山下向东行,一里,上走到飘渺村。此村靠在半山腰,面向南,东边有尖峰高插在岭头,西边有危崖斜举在冈上。村前平缓地陷为壑谷,田亩盘绕错落,从上边望过去,壑谷中众多的田地四周都环绕着田埂,高下旋绕层层叠叠的,极似漆雕堆出来的纹路。从蛮王峰西边越过山脊往北走,到此地水流都是往西南流入都泥江,壑谷中都耕犁得没有空隙,居民也非常稠密,是所称的巴坪哨,也是一片肥沃之地。这天晚上,雨后天气非常好。
二十六日早晨起床,饭后等候坐骑,命令脚夫先挑担走;等了很久,才得到坐骑。由西峰突起的山崖下向西行,二里,越岭向西北下到坞中。这个山坞拓展成东西向的峡谷,坞中底部十分平坦,东边筑坝积为水塘,溯水塘往西行,水塘完后变成长满草的洼地。共向西走半里,有个墟场在路旁,叫巴坪场。它西面有条深深的峡谷自西北延来,是这个东西向峡谷的上游,墟场是傍着右边转过去的地方。路向西穿越峡谷,再上岭,半里,越过山脊往西下行,到这里成了南北向的峡谷。路转向北行半里,峡谷仍转为东南向,路又向西走半里,此处峡谷中都是长满草丛的平坦谷底,似乎可以垦为田地。于是又向西越过隘口的山脊,这个山脊只有一丈多高,山脊东面就是所走过的长草的壑谷,山脊西面就有水溢出来形成溪流。沿溪流往西行半里,渡溪,从北山下行,走过一个山坳,有三四家人依傍着它。又向西半里,大路一直向西去,因为就近到村中找脚夫的缘故,又向南由岔道涉过溪流越过南面的山坳,共一里,在南面山坞中找到一个村子,叫潭琐。村中居民十分多,山环绕着中间转过,又成了一蛔。又吃了饭等候换夫,很久才得到。下山半里,由西北的峡中出去,就是前边往西流的溪流了‘由溪流南岸往西行半里,溪水转向北去,路也顺流走。在这里山分开成东西两列:东面一列山都是自东往西突起,共有五六座山峰,西面都是平剖下坠,往北排列,好像五个老人面向西方;西面一列山则是蜿蜒的土峰,与东面一列山相对排列形成峡谷,山涧由其中向北流去。从山涧西边沿西山的东麓往北行半里,有条小溪向东注入山涧,渡过小溪又向北走一里半,抵达一座山岭,山涧折向东流去,路于是向北越岭。一里,就见大路从东面伸来。又向东一里,有条山涧也向东流注,渡到涧北,又走一里,有水一乱,在路旁树根下的石缝间,清澈甘冽特别奇异。又向北一里,又有水流自西北的峡中流来,流出东边与石缝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