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小峰立在路侧,正当麦冲河南下的要冲,有个岩洞向北,叫观音洞。又往北行半里,叫麦冲关。打听所说叫桃源洞的地方,正在此地正西大山峰的半山腰,相望不超出四里之外。麦冲关的东边有个真武阁,面向南方正与观音洞洞口相对。于是把行李停放在真武阁中,向僧人找来火把,将要前去探察此洞。途中遇到一位老人,说:“此洞相距不远。但溪水正好暴涨,水流湍急无法渡过去,即使有向导也无能为力,何况漫无目的地去探路呢?”我只好失望而返,取了行李向西南穿越而下,抵达河的东岸。溯河往北走,共一里,有条溪水自西北方山侧流来,路从东北方山腰上行,便与麦冲河分手。在坡路积水处,有泉水泊泪从地下溢出,泉眼大如手指,用手指伸进泉眼,都是沙土,随着手指插进去水就变混浊了,指头抽出便又溢成孔洞,这是气体上升的机理使沙土流动,而泉水随着气体冒出来,没有固定的洞穴。一里路,转上后山山峡,就向东入峡。又走一里,峡谷进一步向东延去,路又从北面山峡上走。此处石峰嶙峋,延伸而过的山脊十分狭窄。越过狭窄的山脊往北下到山坞中,覆盖着田垄充盈在坞中的,小麦青青荞麦熟,全是粉色的花簇翠色的绿狼,从此地起便不再有粤西荒芜的状态了。〔唯独粤西不种麦子。〕山脊东西两面水流杂乱交流,仍然全是下流进麦冲河的水流。又往东行一里,转向北,有个山坞南北开阔,坞底十分平坦,犁为田地,〔此处已用牛耕种,不再像六寨以南那样用木板橇来耕地了。〕波耕水褥,流水湮澄充盈在田野间,流水皆是从山崖斜坡上流泻而下,却不见有人工开挖沟渠的痕迹。二里路,有个村庄十分兴盛,紧靠在西峰之下,叫普林堡。又往北一里,越岭后登上石峰,再越过山峡而下,转向东,平缓行走在石岭之间。向东下行一里,盘状的山窝中有座小石峰圆圆的如像土阜,圆盘般地托地而出,路经由这座石峰,经过山窝东边进入峡谷。一里路,再次向北登岭,一里,终于翻越到土脊之上。此条山脊应当是主峰的主干,由西面大、小平伐延来,往东延过谷蒙、包阳之间,又向东经过此地,往东南抵达独山州北面,又往东形成黎平、平崖的山脊,而后向东到达兴安县,往南转向分水岭龙王庙。越过土脊向北下行,峡壁非常狭窄。一里路,下来行走在峡谷中,有涧水穿过西南的山峡前来流入峡中,向北随着峡谷流去,渡过山涧,傍着山涧西岸走。有岔路溯流通往西南的峡中,是去包阳的道路,通往平狼司、平洲六洞司。顺涧水往东北行走在峡中,又是三里,转向东,此峡渐渐开阔起来,有个村庄在南山山间,叫下石堡。又往北行二里,过了一座巨型石桥,山涧从桥下向西北坠入深峡中流去;路离开了山涧,向东北越岭。上上下下两重山,又走二里路,越过岭下山,则见东南方向山坞十分开阔,有大溪自西北冲破山峡流出,浩浩荡荡东去,这叫大马尾河。由于溪水暴涨难以渡河,便由溪南顺山崖东行,溪流径直冲捣着崖脚。一里,往东到达堡垒前边,观看众人渡水,溪水汹涌齐胸,禁不住生出望洋兴叹的恐惧。坐了很久,这才脱衣泅水而渡。从北岸向东行,溪水从东南方的峡谷中流去,离开溪流,于是向东北越岭后下走,共行三里,向东渡过小马尾河。又向东北登岭,一里半路,越过岭脊向东下岭。一里半,走出山峡,山势于是十分开阔,形成南北向的山坞,东西两边,群山环绕着它,大河浩浩森森流于坞间,自北流往南。溯溪流西岸走,沿西面一列山向北行一里,路旁马上有水流自西边峡谷中向东流入溪中,涉过溪流。又往北二里,有座石桥跨在一条自西边流来的溪水上,过了桥。从桥头沿峡谷向西进去,那是胡家司,就是都匀长官司了,因为名称与本府相同,故而用姓氏称呼它以示区别。又向北走一里,有村庄在西边山崖上,叫黄家司,是胡家司的副长官。又往北行走在田野间五里,过了西桥。又向北半里,进入小西门,这是都匀府城。住宿在旅店中,店主人姓沈,也是江西人。初二日早晨起床,写信送给都匀府知府张大人,〔张勉行,是四川人。〕于是散着步往东走入府衙大堂,大堂是坐西对着蟒山的建筑物。又向东爬上东山山麓,拜渴了孔庙。见有个在东厢房读书的人,打听南皋人邹总宪戌守都匀时的遗迹。回答说:“有个书院在东门内。”询问《都匀府志》。他的朋友回家取来给我看,《府志》十分简略而不详备,就如大、小马尾河,不记它们的发源地,而且不写明它们流向什么地方,其他内容可想而知。记载都匀的八景,全是些八寸三分的帽子,不是此地确实特出的奇观。此地西门外大溪上有座新架的石桥,用石块垒砌成九个桥拱,非常整齐,横跨在滔滔洪水上,竟然不取此景,为什么呢?
都匀府城东面紧靠东山,西边俯瞰大溪。有座高高的山冈自东山向西盘绕,而下临溪水流经的深堑;溪水自北面流来,向西转后又环绕到它的东边。城墙呈圆形横亘在山冈上,南北各有一道城门,西面有一大一小两道门,东门偏在山的南面。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