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滇游徐霞客游记记十五(5/5)

的水;幻住庵西边的水,就是和良一法师的兰陀寺隔着山坞的水,从上面萃野的静室流来,发源于念佛堂,从而成为狮子林峡谷中的水。一沿东冈幻住庵旁边,往北一里就走到一间静室,是天香静室,当时寺中没有人。进去讯问萃野的住所,小沙弥指着盘绕深远的崖间,在陡崖的西面。于是从背后攀崖而上,穿树林绕石阶,都是在深深的翠绿中走,因为这里没有高大的松树,只有缤纷的杂木,而道路重叠在其中,又是一种景致。转数十道弯,将近一里,往东登冈,就是野愚的住处;往西攀缘山崖穿过峡谷,就是去萃野住处的路。于是往西傍靠山崖,横穿半里,有一处静室高悬在峡谷中,门关着不能进去,这是悉檀寺库头所建筑的。从静室前往西下到兰陀寺,从寺背后攀登而上,又半里就到萃野的静室。那时知道萃野在牟尼山,而其父沈翁在静室,等走到时静室的门又关着,知道沈翁另有拜访的地方,没有人可以询问。于是从静室的左边上,又到一处静室。主持的僧人也外出了,有徒弟在,询问他,原来他的师傅是兰宗。又问:“沈翁在哪里?"’回答说:“在他的居室。”问:“居室为什么关着?"’回答说:“偶然出去,应当不会太远。”我想返回去,把从省会所带来的信送给他。这徒弟说:“恐怕再下去也没地方找,不如留在这里我代送。”听从了他的话。又从左边峡谷经过珠帘翠壁,登台进入一室,是影空的栖身处。影空不在。于是从室的左边横转向东走,一里,进入野愚的静室,是所谓的大静室。有三间堂屋横列其前,下面对着绝壁。其堂屋窗户明亮宽敞,坐在其中如同浮在云端,可以称得上幽静清爽。室中众位高僧都在。野愚出来迎接。我进去后询问,是兰宗、影空以及罗汉壁的慧心等静侣。这天野愚设饭食招待众静侣,就留我吃饭。饭后,看见我携带着书筐,于是各人取筐中的书传阅。唯独兰宗津津乐道,不忍释手,因为他曾经云游过我的家乡,并且潜心于文教。

接着取道从林中往西去罗汉壁,从念佛堂下经过,堂被树林遮蔽,没有看见,竟然向西平行。共一里半,磐石上有石屋,进去问路。顺石屋西南走半里,越过一道突起的山口,就是所谓的望台,此座山往下坠,就是建盖大觉寺的地方。望台西边,山势往里退,下面围成峡谷,而旗檀林静室傍靠在那里。峡谷西边又有一支山脉,从山尖前伸下去,这是旗檀岭,就是西边和罗汉壁分界的山。这支山脉往下坠,就成为正中的一支,是寂光寺、首传寺傍靠的山,往前越过息阴轩,转东延伸到大士阁结束。从望台往西平行,又走二里半然后经过此岭。岭的西边,石崖渐渐出现,高高簇拥在后面。于是转向北上半里,到碧云寺。寺是北京法师的众徒弟所建盖的,香火较旺,因为仰慕法师之名而来的人多。法师所住的真武阁,还在背后悬崖上的凹嵌处。于是从寺后取道,曲折而上;半里,进入阁中,满阁中都是参拜叩头的男女,却没见法师。我看见阁东有很深幽的台,独自探看。一位老僧正在台上洗脚,我心中明白就是法师了,拱手等待。法师立即跳跃而起,握着我的手臂呼叫:“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并且详细解释。手里拿着的两只袜子没穿,并指着自己的胸说:“我为此中十分忙,袜子的污垢二十年没洗。”正要把袜子拿给我看,而那些男女闻声拥来,不停地膜拜,台小容纳不下,就分批轮换着来。法师和他们讲话,对一个人和另一个人说得不一样,讲到念佛修果,娓娓而谈,滔滔不绝。当时因为路远,我先告辞出来。看见崖后有路可以攀登,又攀援而上。转向东,到达一道峡谷上边,有能坐人的石室,由险梯登上去。

又下到碧云庵。恰巧慧心在,因为返回悉檀寺的路太远,他留我住宿。寺中的主持因没有被子而为难,这里地势高气候寒冷。我于是急忙下山。往南走二里,经过白云寺,已经是暮色降临。从寺北沿着中支山脉侧边走,道路渐渐平坦而宽阔。二里,经过首传寺,黑暗中不能看到什么。又往东南走一里多,经过寂光寺。一里,经过大觉寺。又往东一里经过西竺寺,离开大路,在松林中行走,茫然看不见。又走二里经过悉檀寺前,几乎顺龙潭外下去,回头看见灯影,才转回来寻找寺。来到寺门,则前面的十方堂早已关了,不肯打开,敲左侧门,才得以进去住宿。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