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滇游徐霞客游记记十六(4/6)

部分。那是在鸡足山三峰的西南峰之外,是对面的山而不是鸡足山。至于南部的那支主脊,从香木坪往南走向乌龙坝,罗汉壁、点头峰又是其往东分出的支脉,不是主干。山后就是罗川地,往北到南衙,都是邓川州的属地,与宾川州以此座山脊分界,所以绝顶就属于邓川州,而曹溪寺、华首门仍隶属于宾川州。至于东北边的摩尼山,则是北胜州、狼沧卫所辖,那又是以鸡足山东麓的鸡坪山为分界的。顺山脊直北眺望,一指雪山竖立在天外,若隐若现。那是在丽江府境内,其中还隔着一个鹤庆府,而雪山的东边,金沙江穿过山侧往南流,但其处狭窄得只有一丈多,无法看到。

顺山脊上的路往西走,山脊又二次隆起,五里,有路从南边往上延伸,这是去罗汉壁东边旎檀岭的路;和脊交会而往西北去的,是沿后趾北面去鹤庆府的路;和脊交会而往东北下的,是去罗川的路;顺脊往西去的,是上绝顶的路。于是再往上走,再迂回向北,又走二里多就来到绝顶之下。北面山崖上雪迹皑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积起的。又往南上半里,进入南门。门外从沟壑中坠下去的,是瑚孙梯出到铜佛殿的路;从北门出去,登上后山脊而往西南下,从束身峡出到礼佛台,是从华首门会铜佛殿的路。而瑚娜梯在东南,顺脊往上走;束身峡在西北,顺水槽中去。这是攀登顶峰的两处险景,而从脊上过来就一处也没有。

进门就是迎叶殿。这里原来是土主庙的地基,原迎叶殿在山腰。丁丑年(崇祯十年,1637),巡按张君认为顶峰不能不尊奉迎叶尊者,于是捐资在这里修建迎叶殿,而把土主庙迁移到殿左边。殿前的天长阁,则是天启七年(1627)海盐县人朱巡按所修建的。背后有观风台,也是阁,是天启(1621一1627)初年广东省潘巡按所修建的,如今改名为多宝楼。后面还有善雨亭,也是张巡按修建的,如今亭中画有他的像。后来西川倪巡按改名为西脚蓬庐,大有讥讽的含义。殿亭四周,筑墙环绕,在四边盖楼为门:南面名云观,是指云南县从前有彩云的奇异景观;东面名日观,则是取泰山日观的含义;北面名雪观,是指丽江府的雪山;西面名海观,则是苍山、洱海所在之琴。张君在万山丛中的绝顶兴建此巨大工程,而沐府也顺应他的心意,把太和山铜殿搬移过来,大概因为太和山在省城东,而铜是西方的属相,能刘木,所以从那里移到这里。有人制造流言以阻止迁移,说鸡足山是丽江府的山脉,丽江知府也姓木,忌讳金克J,要调动军队到鸡足山,如今先杀了那首先倡导的僧人。我在贵州省时听到后,认为这种说法十分荒谬。丽江府在北、鸡足山在南,只听说鸡足山脉从丽江府伸来,没有听说丽江府山脉从鸡足山伸来,姓氏与地名各不相干,有什么相刘的?等到了这里就看见铜殿器具堆积在迎叶殿中,只是没有地方竖起来,还等沐府前来选择位置,没有受到阻碍。只是一道墙以内,天长阁之后,是河南省的僧人主持,前面新建的迎叶殿、又是陕西省的僧人主持,陕西僧人因为和按察使张君是同乡的原故,沐府也把铜殿交给他,可惜两个僧人道气不同,不免事事不和睦,不是佛门之福。我一进山,就听说河南、陕西二位僧人的名字,等到了顶峰时,太阳即将落山,看见陕西僧人的叔父在迩叶殿,于是把行李放在那里。他的侄儿明空还在罗汉壁的西来寺。我是从殿旁进天长阁的,因为陕西僧人把铜殿器具支撑起来,隔断了迩叶殿后的正门,不让从正门进入。河南僧人住在多宝楼下面,留我吃晚饭。看到他心中特别愤愤不平,我对此口里不说,心中不以为然。回到土主庙中,很冷。陕西僧人点燃火、摆出果点,对我很详细地谈论其侄明空在前为铜殿募化的事。说“现在在西来寺,可去会一会他”我答应着。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