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滇游徐霞客游记记十七(4/6)

矮屏风曲折接合。石阶前的绣墩草,又圆又高像重叠而成,在上面结枷跌坐,蒲团、锦垫都比不上。石屋很狭窄,前面盖有松棚,正在供佛、举行拜忏仪式。白云法师用茶点迎接我,并指着对我说:“这西边还有两处静室可以消遣,请稍微多休息一会,让我煮山里的蔬菜来招待。”我听从了。往西从竹林中穿过,看见二位僧人坐在树根上晒背,一僧带我往西进人一处静室。静室分为三间,是新建的,室前用石砌成台,地势十分开阔整齐,室中的栏杆几案,无一不精致整洁,佛完和供奉的花,都极其精巧庄严,但没见静室主人。询问,回答说:“白云石屋中拜忏仪式的司鼓就是。”我认为此僧十分质朴,怎么能有此静室?于是从旁边又上一间石屋,门额名“标月”,但门也关着。就返回去拜访白云法师,然后吃饭。才知道那西边的精致房舍、就是悉檀寺体极法师所建的,而司鼓的僧人只是守屋人。饭后,又从念佛堂往东上,登上二间石屋。其中一间位置最高,几乎到岭脊,只是背后完全是山崖而无路,前面则环形的崖壁层层叠叠,道路宛转沿崖走,就着崖修成台,靠着树建为梯,山色悬空盘绕,真像踩着灵鸳山而上。石屋前一块石突立在正中,也环靠为台,石屋的扁额是“雪屋”,为程还的手笔,〔程还名二游,昆明县人,有才艺。〕而屋门也关着。大概众静侣都去参加白云法师的拜忏仪式了。又往东逐渐下,再进入野愚的静室,野愚还没回来,于是沿静室东攀登东峡谷。峡谷从顶上往下坠,好像和九重崖形成分堑。顶上陡岩层叠,峡谷东面横伸出一支山岩,向南延伸而下,就是悉檀寺所靠的支脉。东边就是九重崖静室,被此峰和峡谷阻挡,不能看见。我过去从一钠轩登顶,从轩东攀援岩缝直上,只有这里没来得及经行,于是涉险攀登。道路渐渐穷尽,抵达峡谷中,则东峰的石壁陡峻到极点,峡谷往下倒塌、深壑崩溃悬空,估计道路还在下面很深的地方。于是返回顺来路走,经过帘泉翠壁下,又进入兰宗的住房‘知道兰宗和野愚都在玄明的精舍,就去找他们。玄明是寂光寺继承衣钵的弟子。他的居室新近建成,和兰宗的静室东西相望,在念佛堂之下、苹野的山楼之上。我前此多次从静舍旁边经过,因翠枝掩映,都没有发现;现在听从兰宗的徒弟指点,才得以找到,是小阁,窗格疏阔,云明雪朗,极其清静雅致。〔阁名雨花阁,是野愚的手笔。〕众静侣正坐在阁中闲谈吟咏,我到后,一起泡茶清谈。太阳偏西以后,野愚他们才上去探望白云法师,我就下萃野的山楼休息。快到傍晚时,兰宗又来,和我谈论山中众寺庙的缘起,以及佛门先辈的遗迹,到天黑还没谈完。

初二日在萃野这里吃过饭,立即又去拜访兰宗,想听完他所收集的旧事,但兰宗不在。喜爱玄明的雨花阁精致洁净,又去拜访,仍然泡茶畅谈。于是拄着邓竹杖往西走一里,经过望台岭。此岭在狮子林之西,是与旎檀岭分界的山,也从岭脊向南延伸下去,就是大觉寺所傍靠的冈,从狮子林西登上望台岭,就可以远看到绝顶悬在西边,所以用“望”作名。望台岭和其西边的一座岭,又夹着沟壑形成山坞,众静室顺着坞,层层叠叠往下分布,这就是旗檀岭。早先鸡足山的静室只分为三处,中间是狮子林,西边是罗汉壁,东边是九重崖,而梅檀岭在狮子林、罗汉壁之间,下面靠近寂光寺,所以寂光寺的众后代弟子又开辟、建成众静室,于是接三处静室之后成为第四处。众静室所在的峡谷中,东边为望台岭,西边为旗檀岭,此岭又和罗汉壁分界,又从岭脊往南伸下去,就是寂光寺所傍靠的支脉,这是中支。罗汉壁的东边,迂回的崖壁顺岭脊分裂往南伸下去,建盖寂光寺后,朝前又往南延伸转向东,建有观音阁、息阴轩,峙立为瀑布东岭,于是又越脊往南,为牟尼庵,又往前突起为中岭,像在正中建立标志,而大士阁傍靠在边缘上,龙潭、瀑布两股水流在山下交汇,一座山的脉络,都是以此为凑集点。

越过望台岭往西三里,顺众静室边盘绕壑谷往西走三里,又盘绕岭往南走,转北一里,北边的山崖都是插向天际,白云环绕,如罩彩色轻纱罗列,而西边都是所谓的罗汉壁。壁东边起自旗檀岭,西边到仰高亭峡谷,倒插于众壑谷之上,位于壁东边的折迭处,是幻空法师建的房舍。真武阁靠在壁足,阁下曲折的小路纵横,石阶层层叠叠,法师沿着裂开的警沟筑篱笆,点石为台,就着阁居住。阁下面众弟子开辟为寺院,是现在的碧云寺。我在前已经拜访过幻空师,返回后,回忆起阁中陈郡侯〔天工〕的诗没有录,于是又去拜访而录诗。法师又恳谈了很久,取出果子在榻间款待。阁两旁都有静室通着,都是法师徒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