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滇游徐霞客游记记二十五(4/6)

向导并安排住宿,而尹土官因为缉拿罪犯去了后山,他的妻子拿出饭食招待客人,十分丰盛。傍晚,尹土官返家,重新备办酒宴,安排了乐队奏乐佐餐。这天夜里下大雨,到天亮时皑皑白雪已铺满了西山。

初二日早餐之后,尹忠备好几匹坐骑,邀请我游览西山。原来西山就是凤羽山往东下垂的山峦,条状的山冈有数十条支脉,全都向东蜿蜒下延,北面是土主坪,南面是白王寨。这一天,在白王寨北面支脉上的帝释寺中用饭。这一支脉之上,连续重叠地建有三座寺庙,可全都没有僧人居住,说是也是因为躲避盗贼离开了。从土主庙再向西上爬十五里,就是关坪,是凤羽山的最高峰。它南面的白王庙后面,山势更是高峻,遥望它满山白雪皑皑,银光闪闪,可来不及去攀登。〔凤羽山,另一个名字叫鸟吊山。每年九月间,干千万万的鸟类成群飞来聚集于山间坪地间,全是此地所没有的品种。当地人燃起髯火,鸟雀就纷纷投入火中。〕

初三日尹忠备好坐骑,命令四个人领路去游览清源洞,早餐后,立即出发。顺着西山向南行五里,经过一个村庄,有座山横亘在山坞南边,大山坞至此到了南面的尽头,而后分成两条峡谷。西边峡谷中的路从马子哨通向漾滇,有一条溪水从峡中流出;东边峡谷中的路从花甸哨通到洪硅山,有两股溪水从峡中流出。那座山大概是从马子哨南面分出来的支脉向北突起而形成的。从此山的北麓前行二里,向东下走,涉过山坞,经过上驯村,渡过三条山涧,三里路,向东抵达一个村庄,再上坡顺着东山往南行。一里多路,渡到东边山涧的西岸,于是从南面上登陡坡、山冈,就见东面的蜡坪厂山〔蜡坪厂出产矿石,山的东面就是邓川州。〕与西面横亘的山又相夹形成小山坞。向南行一里多,才折向东越过一个山坳,共一里,向东下走,忽然看见一条溪水从壑谷底流出,这就是东涧水的上游,从清源洞下流出的那股溪水了。急速下到壑谷底,看见那股水从南边的洞穴中流出来,向北涌流成溪。溪水上方的山崖间有一洞穴,大处仅有二三尺,洞口也是朝北,上方刻着“清源洞”三个字,是邓川州官绅杨南金的手笔。溪水不从上洞流出,从洞口下走进入洞中,也见不到流水。〔有人说,要走数里路之后,才能听到水声。〕那进洞的地方狭窄倾斜,深深下坠,恰似茶陵的后洞。导游的两个人,一人背着一筐松明,一人点燃松明作火把以便进洞。进洞向南走数丈,路分成两条,从下面穿越过去就是洞穴,往上攀登的地方就像是楼。楼的上方再分为两个洞穴。穿过右边的洞穴进去,它下面非常陡削,下陷的峡谷很深,那就是从下面穿越进去的峡谷了,因为石壁陡削道路险阻而不能到达。于是返回来穿过左边的洞穴进去,洞穴内曲曲折折石壁并列相夹,高不到一丈,宽处也是如此,而洞中有很多直竖的石柱,有的像相连的树枝,有的像厅堂前剖开的柱子,有的中间是一根大石柱而四旁围护着许多草丛似的小石柱,或分或合,间隔交错,或披露出缝隙,或透露出空洞的地方,令人觉得非常神奇怪异。只是石质十分晶莹洁白,却被松明火把的黑烟所薰染,全都黑得像烟煤一样,手一触摸就油腻得无法去掉。因为这个洞既不高大宽广,烟雾无法散出去,而当地人又习惯于用松明照明,以便于弯腰曲背行进,从而更增多了洞内的黑烟腻垢。先前,曾有一位有见识的人告诉我说:“这个洞,一定要在年头就去游览为妙,过了二月,就被烟火薰黑了。”我探问其中缘故,他说:“洞内经过一年的时间,无人进入洞中,旧时所薰染上去的黑烟,已逐渐褪色而变白,新生长的钟乳石,也渐渐下垂得长长的了,所以一到新年,人们竞相游洞,洞中的光景十分奇异。从新年到二月,游洞的人已经很多了,新生的钟乳石既已被打断、采摘去,再薰染上烟垢,就愈加使人感到热气薰腾、黑暗气闷,只能染脏衣服,再也无法去领略石洞的光彩了。”我不以他说的话为然。到这时才知道清源洞因为低矮的缘故,洞中的钟乳石容易采摘,就都被打断拿走,没有剩余的,松明的火烟容易薰染,于是烟雾升腾,不断积多,他的话确实没有骗人。穿过石柱间的缝隙朝南深入,渐渐地有水贮存在石柱底部的石盘中。石盘都是石柱底部回环而成的,大小像盆盎一祥,很像粤西石洞中的仙田一类,只是没有像那里那么多罢了。大约前进了半里,又下坠到洞穴中向西下走,洞深四五尺,石壁相夹又分为南北两条岔路,洞穴底下平坦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