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滇游徐霞客游记记二十八(6/7)

住,也装有门但未关上。我惭愧云游四方不能留在此地,为此闷闷不乐地离开了。于是向西平缓下行一里,就是从石门北边的山顶北面来的路,是先前上山经过的路。又往北六里后返回药师寺。途中遇上一位老人,背着几只桶下山,这就是住在石洞中的人,每天登山箍桶,晚上背着下山,卖了作为饭钱,夜里也不能住在洞中了。

二十三日早晨起床,替性严写《玉皇阁募缘疏》。性严于是拿出纸请我写,我写好后吃早饭。山雨忽然来临,因此停下来等雨停。将近中午时雨势稍小了些,我换了草鞋,性严披上毡子送我。出了药师殿的大门,,立即往北行,二里,涉过一条枯水的山涧。这条山涧从东北的山麓流出来,下嵌得很深,从苍山的后面到此地,又往西北延伸了一里了。渡过山涧后,向西北上爬往西曲折的山坡,一里爬到坡头上,这才看见山坡西边敞开一个东西向的山坞,从漾滇来的水流从坞中往东流注。向西共平缓下走二里,山南边有数十家人临街而居,这是漾滇骚。告别了送行的僧人,往西在溪北的田野中前行三里多,北面一列山渐渐向南环抱,扼住流水直逼到南山下,这是矶头村,也有数十家人位于石矶的侧边。路向南绕过石矶,于是踏着石矶嘴往西走。半里,雨停了,路转向北,又敞开一个南北向的山坞,从这里起紧靠东山的西麓往北行。三里多,抵达漾澳街。居民房屋夹街临水十分兴盛,有座铁锁桥在街北面上游一里处,而木架的长桥就在街的西边横跨下游,都是跨过漾澳江水的桥,但木桥的小路较近。

根据志书:源自剑川湖的水是漾水,源于洱海的水是滇水,两条江水合流因此起名漾溟江。今天这座桥离合江铺北边三十里,漾滇骤距它的北边也有十五里,只应当是漾水,与滇水无关,为何兼用两者来给它起名呢?难道滇水不是源于洱海,而是点苍山后山流出来的另外的水流吗?然而据我考察:源出于丽江府南境的水流,都称之为“漾”例如,漾共江发源于十和的中海,经过七和下流到鹤庆,汇合东西两岸各地的泉水而后流入洞穴中,所以称为漾共江。这条江水发源于九和,流经剑川分流往南流,所以叫做漾别江。这样“别”是分别的的“别”,不是口鼻的“鼻”了。不过,《一统志》又称为漾备江,这又与胜备江同名,也不是“滇”字一样得到了证明了。我于是走到木桥东头买菜买米,立即由此处过桥,来不及往北过铁锁桥,在桥中央才发觉江水浩浩荡荡,超过洱水尸倍。西面又有一条峡谷从西边来,这是去永平的路;望着大山坞往北去,也是数里后分为两条路;而去永昌府的大道,就从此地往西走。开始时行走在山坞中,二里后逐渐上走。又行二里,有几户人家分别住道路两旁,大牌坊跨在道上,题着“绣岭连云”,是说这里是登岭的起点,这是白木铺。由此沿南坡向西上爬,二里,由坡上转向南,一里多,再转向西,在这里回头眺望东方的点苍山,东北的凤羽山,反而更加近,不过我所登临的峡谷则在南边。再往西爬坡,道路曲折连绵,又是四里,有寺院面向东方,在坡嘴上悬在中央,这是舍茶寺。走到寺中吃饭。由寺后又向西上走,路稍微平缓些,路南下临往东流出去的山涧依然如旧。又二里,有个村庄位于岭脊上,这是横岭铺。从横岭铺的西边,向西跋涉在相夹的坑谷中,又上行三里后穿过岭坳上的山脊。这个山坳隘口夹立如门,钻到它的西面,马上就有坑谷往北下陷,又有一个坑谷有水向西流。路顺着水向西流的坑谷下延伸,二里,转向南边的峡中,而水流就经由北边的山峡流去,这才知道这仍是往北流后向东流入漾滇江上游的水流。又往南二里,这里峡中平坦但水忽然南北分流,这才知道这里的地脉由这里的峡中自西往东延伸,它上边我所翻越夹立的隘口,是它延伸后在北边突起的山峰,不是南来的山脊。此条山脊从西北的罗均山分支,往东南延到此地,下降越过峡底,于是向东突起成为高峰,由它北边往东下延的是横岭,而后在东面的白木铺到了头,由它南边透巡向南去的,东边傍着碧溪江,西面靠着胜备水,而后在两条江水会合之处到了尽头,这样看来它的山脉也不怎么长。从峡中往南行半里转向西,有小溪自东南方坠入峡中来,开始成流向西流去。又一里,顺溪流往南转,开始沿溪水东边的山崖下走。渡到溪西后,又涉到溪东,四里多,有流水从东面峡中流出来,往西与向南下流的涧水合流,溪流开始变大,但峡谷愈加狭窄起来,东面的山崖笔直向西俯瞰着流水,路只有渡溪沿西边的山崖下走。往南走出山隘,天已昏黑。慢慢上坡,共二里,有一二家人背靠在西面山坡上,投宿不成。又向南、两边的山崖愈加凑拢过来,三里后到了溪边,再渡到溪东,就见几家人紧靠在东面山崖下,这是太平铺,于是住宿在骤站的破楼上。〔根据志书,这条溪水是九渡河,沿着山绕流,河上跨有九座桥的就是了。它的下游在黄连堡东南与双桥河会合,流入胜备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