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滇游徐霞客游记记二十九(4/7)

行。四里多,往南来到岔路,有溪水自西峡中流来,在东边与银龙江合流,数十户人家在下边扼住溪口。于是下涉这条溪水,沿南山的北面走,在这里江水在下方折向东,路在上面折向东。向东上走一里多,往东绕过北突的山坡,在这里江水在下方折转向南,路也在上面向南折。往南折转的地方,又有条峡谷自东方前来注入江中,正好与向东折的江流相对,有人以为永平县的辖地今天仅到此地为止,那条向南折的峡谷,已属于顺宁府了。

沿着江西的山岭向南渐渐下走,四里,略折向西南,下山沿江岸走。随即再折向南,二里多,走出峡谷,峡谷于是稍稍开阔些,开始见到田地,有两三家人背靠西面的山坡,这里是稻场。在山中走到这里,开始有稻田,所以用“稻”起名。银龙江东南的山坡上,也有居民的房屋,坡下也有田埂环绕的稻田,也是稻场的属地。江水流经其间一直往南流去,与澜沧江会合。路由西坡上的村庄右边马上向西南沿山坡上爬,一里,到达岭头,正好隔江与东坡上的房屋相对,于是沿着山峡向西进去,终于与江流分手。这条山峡从西面的山脊向东下伸,沿北面山崖上的平坡进峡。四里,下走越到峡南,沿南面的山崖悬空上登,于是向西南曲折走二里多,越过北突的山冈。沿南面的山坡往西行,二里,有个坑谷往北下坠,横向越过它。又往西二里,于是登上那往东南延伸的山脊。这条山脊的东面,水向下流入稻场南边的峡中,西南一面的水下流到炉塘。从脊上往南,就望见西方有座山高大弯隆,上边耸立着圆顶的地方,是宝台山;它北边山崖再向前突而后平缓下坠的地方,是登山的捷径;它的南垂曲折环绕而延伸着峡谷的地方,是炉塘依托之处。我最初打算从捷径走;到了这里,多次询间樵夫牧人,都说捷径稍近些但是岔道很多,途中没有行人,无人可询问,不如从去炉塘的路走,稍绕点路但道路宽阔,因为途中有驮木炭的马帮前后相连,行人不少。那岔道就从山脊上分开,从山脊西边近处的峡谷中往南下走,峡中居民房屋非常多,这里是旧炉塘。由它北边越过峡谷上走,就是捷径了;由它东边顺着峡谷往南下走,是去炉塘的路。

我于是向南下坡,一里,到了峡底。半里,走过小桥,顺山涧的西岸往南行。这条山涧非常窄,中间只通着一线水道,两旁不时环成如杯子钵盂一样大的稻田。四里,稍上走,登上西边的山崖往下走,半里,旁边才有一条峡谷从西北方来,往南涉过峡谷。又沿着西面的山崖渐渐上登,五里,绕过西面的山崖后越过它南边的山嘴,就见这里的峡谷非常深,峡底的炉烟和木板屋,在峡内纷纷扰扰,在东南镶嵌在峡口的地方,是下厂;在西北点缀在峡坳间的,是上厂;沿峡口之外,向南顺流下走的,是去顺宁府的大道。我从岭上向西转,见左边山崖上有个洞穴,洞口地势低洼,喉管状的洞直竖着,洞深陷漆黑,这就是挖矿的旧矿井了。从它上方往西行二里,越过下厂,抵达上厂,可坑谷又在中间隔开了它们,分为两条岔路而来,一条来自东北,一条来自西北,而炉子房屋盘踞在两条路之间。〔出产的全是红铜,客商四面云集。〕店铺中有很多卖酒卖肉的,我因为即将去登宝台山,仍然在饭店中吃了素食。

由西峡逆流进峡,一里,居民房屋这才完了。顺峡谷往北转,峡谷十分深邃狭窄,但只通着一条涧水,得以不再迷路,然而山间大雨倾盆如注,如大舜进入大麓遇上的大风暴雨一样,不免浑身雨水淋漓。三里,渐渐上走,又二里,上登愈加陡峻。见路上有人挑着大树根如像能装三斗的瓦瓮一样粗的,用手杖穿在树根中,拉住他打听,说:“是芭蕉根。用来喂猪。”登陡峻的山路行三里,果然见芭蕉树遮蔽了山崖,有被挖倒的,就是挖树根的地方了。此处树林山著幽深沓渺,山高路僻,幸好有驮炭的马帮〔都是从此地赶去厂中。〕为我指点迷途。又上走二里,就登上了山脊。有条路从东北沿山脊一直前来,于是顺着山脊向西南而去。从这条路在山脊上行二里,才向西南下山。见路左边有条峡谷从西北出来,路于是分为两条岔路,而所望的宝台山的圆顶,似乎在西南方隔着山峰,就错下山从峡中往西南走。一里多,渡过峡中分支的山涧,沿着山涧向西北转。一里,绕过北突的山嘴,再往西南走入峡中。溯山涧行二里,路渐渐湮没了,见到涧北有烧山的人,远远呼叫着向他问路,才知道走错了。但是不知宝台山在什么地方,路应当从哪里走,只听见顺水走一句话,就奉为指南。又向东北返回到绕过山嘴的地方,山涧于是向北转,就沿着山坡向北下走。二里,有一条岔道自东南前来会合,就是先前分岔往西北走的正道了。原来宝台山正是在西南方走错路的峡谷之处,它南边就是延伸而过的山脊自东向西突的地方,此地是宝台山东隅延来的山脉,可路还未开通,全是幽深的山崖陡峭的壑谷,是烧木炭的场所,木炭用来供给炉塘使用;峡中的流水,从它西边向北流,绕过北边的山崖往西流出去,到了西北角,才与竹沥寨往南来的路会合,所以登山的路,必定要从西北走向东南,而从它的东边是不能直接到达的。沿着东面的山崖又往北一里,再顺着山涧往西转,沿北面的山崖向西行二里,才望见前方的峡谷稍微开阔起来,有村落紧靠南山的山坡。于是向西下山一里,越过山涧上的桥,沿山涧南面的山崖往西上登,又是一里多后到达这个村庄,这是阿枯寨,是宝台山的门户。由寨子后边向南登山,三里,来到慧光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