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滇游徐霞客游记记二十九(5/7)

还应当从西南的峡中回绕着进去。宝台大寺,是立禅师所建,三年前,立禅师东游去请佛经,离开此山很久了。我到省城时,就听说过此山的盛况,等到在从元谋到姚安的途中,却听说它被火烧了,又听说它再次建起再度被毁,我以为遭火灾是很久前的事了,到了此地才知那场火灾是在腊月中,算起来那时我已过了姚安府了,不知为何传闻在先呢?自从大寺火灾后,名僧大多宿居慧光寺。我到时,时间还是下午,僧人坚决挽留,便住在寺中。

二十七日在慧光寺吃了饭,立即往南上登五里,登上那向西延伸的山坳。这个山坳是宝台山西边的支脉,向下延伸过此地形成的,那山坳西面余下的支脉,马上转向北环绕在慧光寺之前。越到山坳南边,就见南山矗立在前方,与山坳东面横亘的山顶,门扇样排列为两重,再形成东西向的深峡。南山的高处,与北面的山顶相等,都是自东往西延伸,夹着重重峡谷在山中而下面深不见底,把澜沧江挡在外面在南边形成天堑。南山从炉塘的西南,转而向西,溯澜沧江的北岸往西延伸,成为宝台山南面的外围,于是西边挡住澜沧江水,东边围住沙木河水,延伸过江坡顶,然后在北边沙木河流入澜沧江的地方到了尽头,这是南山外围状山脉的地形。宝台山从炉塘的西南也转向西,大山脊悬在中央,南面与南山对面相夹成为宝台山,西面与西边延伸来转向北的支脉,对面相夹成为慧光寺,这是宝台山盘踞在中央的地势。山内水分为两重,都是由西转向北流出去,山外大江逆向围过来,单独往南流后向东绕去,这是诸条水流围绕环流的分布形势。到这里才见到它的真面目,这里的山如环状的钩子,这里的水如手臂交叉。山脉从罗均山起是钩子根部的把手,博南山丁当关是钩子主干的中段,正好与外边钩子的尖端相对,而江坡顶就是钩子尖端将完之处,宝台山是钩子弯曲的转折处。澜沧江来自云龙州,是右臂,向东南环抱,沿着山外围的山麓,流抵山东垂的尽头处而后流去。沙木河源自南山东面的峡谷,是左臂,向西北环抱,沿着山中的山坞,流抵山西垂的尽头处然后流出去。两条水流一条在内一条在外,一条流去一条流来,一条顺流一条逆流,环绕在山麓,而山南边的支脉又在中间隔开了它们,从北面从南面,自东方自西方,再由南往北,成为宝台山的护卫,这又是山水交错潇绕的大概情形了。

从山坳南边于是向东转,下边面临南边的峡谷,上面紧靠北面的山崖,向东行走在山脊的南面,两次下走两次上登,三里,往东来到万佛堂。这就是宝台大寺的前院,盘踞在宝台南突之处的尖端,寺门向西,但殿堂台阶全都开向南,前方下临深峡的南面,就见南山如像屏风,高大弯隆如同面对墙壁,山上有许多木莲花,树极高大,开的花如像莲花,有黄、白、蓝、紫各种颜色,花瓣共二十片,每年二月未长叶便开花,三月份花落后就长树叶了。绝顶有座涌石塔,高二丈,说是从地下涌出的,原来是石笋。它南边的山坳间,又有一个陕西老和尚建了茅屋达二十年,那地方企当南山幽深险阻之处,从无人到,从万佛堂远望它,以为可以步行到达,可是下走跋涉深峡,上登层层悬崖,要一整天然后才能往返。由万佛堂后往北上走不到半里,就是宝台大寺的旧址。寺院创建于崇祯元年,那之前也是丛林密蔽的地方,立禅师找山见到这里,为此烧了两个手指,募化开创了寺院,规模宏大宽敞,正殿也是向南,一层层的八角屋脊,高十多丈,基址的地盘有数亩。这里的山脉从东北方圆形弯隆的山顶,层层跌落下来,样子好似连成串的珠子,而殿宇紧靠着山,只是寺前横着深峡,既不开阔,而且殿址太高,西面的支脉在下方低伏着,右边缺乏环护的龙砂,水又从此外泄,觉得地方虽然幽僻隐秘可实际上缺少锁闭的门户,这是它未能尽善尽美之处。有人认为毛病在于前面的山高大近逼,我认为不是这样,山外的大江虽然流来围绕,但如没有此山障蔽着它则太空旷,山内的深峡虽在近处环绕,可如没有此山夹住它水流就会外泄,虽然压在前方如同面对墙壁,但天下的名山大寺,如少林寺面对少室山,灵岩寺面对泰山,都是突兀的高山挡在前方,可眼界开拓得更远。这就是我认为毛病不在于前方太逼近,而在于右边稍微空阔了些的原因。起初我从慧光寺来时,寺中僧人翠峰告诉我说:“和尚我等一位同伴,一会就追随您的后尘。”等到了万佛堂时,翠峰果然同一位僧人来到,是四川和尚一苇从京城参拜访问到此,能讲演佛法的大意。听说此山有位了凡禅师,也是四川和尚,精通佛经,自从立禅师走后,住在东面峡中静修,是此山的著名高僧,所以同翠峰来拜访他。此时了凡因为殿宇被毁,募化闪太史约庵先在旧基址上铸铜佛,作为复兴的首倡,暂时从静室中搬来住在万佛堂的前楼,我于是与一苇一同去拜见他。了凡当即拖着手杖在前领路,来到大寺的基址观看铸铜佛的胎模,于是从基址左侧沿着北面的山崖再向东行。绕着石瞪登坡,路上极为幽静陡峭,两次路过小静室,上下各两次,往南走下小峡谷,谷中深树古木,藤条交缠,翠竹成丛,五里后找到了凡的静室。静室向南,与大殿的基址东西并列,只是此处向东进来得太深,它前方南山并排相夹如大寺一样,但右边的龙砂层层叠叠,不像大殿殿基的西边那样空旷了。这里的山脉从正北圆形弯隆的山顶位于当中垂下来,到静室前稍稍凹下去,前方又隆起圆形的小土丘,下临深峡的北边。而静室则正面临着那下凹之处,横着建了三间房,幽静宽敞两者都具备,此地是宝台山的深秘之境。一苇与了凡因为是同乡的缘故,想住在山中静修,了凡与他互相讲说佛理。我在旁边评判他们,觉得了凡公对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