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通晓广博,可心境未能融会贯通,一苇公探究领悟得精当觉悟,但大意未能透彻,不过在山穷水尽之中也是不易见到的了。了凡叫他徒弟准备斋饭,开始时呈上面饼,继而摆上蔬菜米饭。饭后大雨来临,半晌才停。下午才动身。仍旧走过大寺寺基,共十五里,回来住在慧光寺。
二十八日天亮,吃饭后上路。三里,往北下到阿枯寨。由这里又向西下走二里,越过东来的山涧,沿北山南面的山崖,向西北上登一里多,绕着北山的西垂处往北走,山下就是阿枯寨北面、西面两条山涧合流后往北流的峡谷。二里,越过向西突的山坡,仍旧沿着东面的山坡往西北行。六里,从高悬的山坡上下坠,一里后到达山涧。仍顺着山涧东岸往北行,望见峡谷北面有山横亘在前方,路笔直,望着路向前走。五里,有一两家人靠在东山下,村前开始傍着涧水垦为田地。又往北二里,直达北山下,有峡谷自东延向西,峡中有一条溪水沿着北山往西流注。这就是从旧炉塘往西来的路,阿枯寨的涧水往南流来,此条溪水与它合流,这就是三汉溪,在旧炉塘指路的人,说是近路便捷但是难问路,正是指此地。在这里山峡变成东西两条,相夹的流水合流后向西流去,路向北涉过溪水,沿北面的山崖往西行。
三里,向西下走出了峡口,峡口西边于是敞开成南北向的大峡谷。从宝台山南面峡谷往南来,从南山向北转,而后把澜沧江隔在外的山,是这个山坞的西山;从西面的山坳往北转,把慧光寺夹在内的,是这个山坞的东山,东山被向西流出的三汉溪隔断,宝台山的山脉到了溪水北岸从中间断了。还有旧炉塘北面山脊的支脉,分支向西突,与西山对峙成峡,而北面峡中山坞十分开阔,山坡杂沓,坞底不怎么平坦,南边的峡谷与三汉溪水合流后往北流去,这就是沙木河的上游。峡中的田地,上下回绕错杂,居民房屋东西对峙,这里名叫竹沥寨。路紧靠东山往北转,行走在东面山村的上方往北三里,山坞中的溪水直接冲刷着东山的山麓。路沿着山崖登到山上,又向北二里,越过马鞍岭。这座山岭是东山向西突的山嘴,溪水弯向西环绕着山麓,路一直往北越过山坳,这个山坳是竹沥寨的门户。向北下山二里,开始变为平川,溪水与道路都离开险阻走上坦途。
在溪东岸往北行三里,有个村庄紧靠在东山下,叫做狗街子,紧靠西山的叫做阿夷村。东山是博南山的大山脊向西盘绕之处,西山是宝台山的南山往北转的山。这里的山平缓地向北伸展而去,又走四里,沙木河释西边的山坡,自丁当关向西前突在平川的北边,与西面一列山凑拢,平川中的流水从沙潭也是逼近西山的山麓往北流。路于是涉过溪水,沿西面的山崖上走。又是三里,向北下到溪边,有座桥跨在溪上,从东边来的路,是去沙木河释的大道。这座桥上盖有亭子,叫做凤鸣桥。我走的是从南边来的路,经过桥西头,不过桥。在桥西吃了饭。顺着西山的大路往北行三里,绕过西山向北突的山嘴,在这里北面的山坞略变开阔了些,田亩交错密布,山坞下方溪流径直向北流贯而去,穿过北面的峡谷,流入澜沧江。路绕着山嘴往西又行一里,是湾子村。几家人背靠南山的北麓,位于北突山嘴的侧边,所以叫做湾子。由村西沿着峡谷向南进去,一里,峡谷完了。再沿着峡西的山,曲折向西上登,三里,登上岭脊,这就是宝台山的南山向北转到此地的山脊。坐在岭上往东望,东面就是博南山从南面环绕而来的山。远望北方,峡口低伏在中央,就是沙木河往北注入澜沧江,而此条支脉往北在此地到了尽头的地方;它外面另有高峰耸起,横卧耸峙在五十里外的,叫瓦窑山,是永平县北境与云龙州分界之处,是从前王磐盘踞造反的地方。〔据《腾永图说》载,崇祯戊辰年,王磐占据天险反叛,烧断澜沧江桥。又据考察,马元康曾领兵追剿,在曹涧捣毁王磐、何某的巢穴。马元康也说:这之前,王磐、何某造反,来袭击进攻永昌,幸好是从澜沧江烧桥而来,所以得以做准备。据考察,曹涧在云龙州西境,瓦窑山在云龙州南境,曹涧位于永昌府北部边区。王、何两个盗贼不直接南下,却向东经由澜沧江桥,肯定是想切断官军东援的大路,也是因为与瓦窑相接近,大概瓦窑、曹涧都是这两个盗贼的巢穴了。〕眺望西边,就见重重山崖层层峡谷,峡下方狭窄簇拥,不知澜沧江的江流已嵌在峡底了。由山脊上往南行,有座寺庵横跨在山坳中,匾额题写为普济庵,有和尚在此施舍茶水,这里就是所谓的江坡顶了。到了它的南边,朝西俯瞰峡底,一线浑浊的流水绕向东南流去,嵌在下方非常深,隔着江流,危崖高险陡峻,上边截断云雾而下面浸泡着江流的山,就是罗崛山了。
澜沧江从吐蕃的磋和哥甸往南流,经过丽江府兰州的西面,大理府云龙州的东面,流到此山之下,又向东南流经顺宁府云州的东面,往南下流过威远、车里,称为挝龙江,流入交趾到海中。《一统志》认为,赵州白崖睑的礼社江,流到楚雄府的定边县汇合澜沧江,流入元江府称为元江。我考察,澜沧江流到定边县西境所汇合的江,是蒙化府的漾滇江、阳江两条江水,不是礼社江;礼社江流到定边县东境所汇合的,是楚雄府马龙、禄丰的两条河水,不是澜沧江。既然这样,那么澜沧江、礼社江虽然同样流经定边县,已分在东西两面,一同下流到景东,分流在东、西边远地区相隔就更远了。李中黔著的《大理志》,认定澜沧江是黑水,另外备有图说,在顺宁府以下,就不能详尽说明。今天根据铁锁桥东有的碑文,也是本乡士绅所著,只说是从顺宁、车里流入南海,可知它未曾往东流入元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