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滇游徐霞客游记记三十(5/7)

些。又走二里,西面山峡渐渐开阔起来,有和尚新建了楼依傍在北山下施舍茶水,叫孔雀寺。由寺西沿山嘴向南转,共一里,越过山嘴往西走,就向西北绕过它的余脉,三里后走到一座亭桥。桥跨在两侧山峡间,桥下有小涧,自北向南延伸,涧中已干涸无滴水。从桥西越过山坡向西北下走,路旁有很多黄色的野果,就是覆盆子了,黄色,味酸甜可以解渴。它西面的山坞十分开阔,山坞西边的大山,一座横在西面,一座横在南面,而蒲缥的村落,位于西面大山下。这里的山南面起自横在南面的大山,又在东方起自油革关南下的支脉,横向延伸成为低矮的山脊而后重又突起;其中的水流反而自南流向北,抵达罗眠山向西流入潞江。共向西下走二里,就走到引水灌溉的田腿中,田中都已插秧,遍野碧绿。又往西北行二里多,走过蒲缥的东村。村子西头,有座亭桥跨在往北流注的溪流上,叫做吴氏舆梁。又向西半里,住宿在蒲缥的西村。此地米价很贱,二十文钱可吃饭三四个人。蒲缥东、西村都是夹住道路形成街市,而西村更长些,有骚站在村中。

十一日鸡鸣起床,准备早饭。黎明,从村西马上向北沿西面的大山行。顺溪流往北走,地势渐渐高起来,上登山崖,共八里,是石子哨,有数家人靠在西山的东北隅。又向北二里,于是绕着山向西转,有峡谷自西延向东,与枯飘往北流注的峡谷会合。逆峡谷走,靠南山的北面,向西深入二里,下行南来的峡口。峡中种植的,全是成块的红花,已经可以采摘了。向西一里,越过西来的峡口,上登的路不多,水也没多少,有十多家临峡口居住,这里是落马厂。越到峡谷北面,又靠着北山的南面向西深入,一里,平缓上山翻越山脊。这条山脊自南往北延伸,突起成为北峡的山,而后向北在罗眠山到了尽头。越过山脊往西行走在峡中,十分平坦,路南渐渐有山涧依傍在南面山崖下往西下流,路在山涧北边延伸。三里,数家人背靠北山居住,有公馆在那里,这儿是大坂铺。从它西边下走一里,有座亭桥跨在涧上,于是过到涧南,靠着南山的北面向西下走。二里,有数家人位于南面峡中,这是湾子桥。有人卖淡甜酒的,连酒糟喝了它,就是我们地方的酒酿了。山到了这里杂沓环列高耸,一条山涧从东方流来的,就是大坂的水流;一条山涧自南面峡中流来的,坠入峡谷倒悬下山崖,水势十分狭窄,向北下流与东来的山涧合流后往北流去,有小木桥横架在涧上。过桥后,即刻靠着西山的东面往北行,东山到了此地也有水流从此峡中往西下流,三条水流会合后向北冲破山峡流去。东西两面的山崖夹成一条线,全都上摩云天夹住红日,溪流深嵌在下方,山著蒙密,溪石滚沸,路沿着上方延伸,穿石壁破山崖,攀着齿状的岩石向北行三里,转向西下走,石山的山势越加险峻越加合陇。又向西二里,峡谷弯向南,山涧也随着山峡弯曲,路也顺着山涧弯曲。半里,又向西盘旋转向北,路都是凿山崖修成的木栈道。半里,又向西沿着山崖行。一里,有块碑靠在南山的石崖下,题写着“此处是古盘蛇谷”,是武侯诸葛亮火烧藤甲兵之处,这才相信此处天险真是雄冠滇南呀!〔水寨高高突出在众多的险峰之下,此峡深深盘绕在众多的壑谷之下,滇南的两处奇绝之境,到这里才显现出来。〕从碑南渐渐下走,峡谷也渐渐开阔起来。又向西二里,便转向北下坡。再转向西一里,有木桥横到山涧北边,于是过桥,沿北面的山崖往西行。一里,越过南突的山脊,西面的山谷就一下子开阔起来,涧水绕着南面的壑谷流,路沿北山走。又往西平缓下走三里,北山在西边断开,路于是顺着山坡往南转。往西望去山坡西面有峡谷自北延向南,全是崇山峻岭相夹而立,心知潞江应当就在峡谷下方但不能见到。往南行二里多,就见江流已从西北流来嵌在脚下,逼近东山南峡的山,转向南流去了。于是向南下坡,一里,有两三家人紧靠江岸居住,村前有公馆,于是走进村烧水做饭。

此时渡船在江南岸,等了很久才来到。登船后,船夫返回石崖岸上吃饭,长时间不来,下午才放船渡到南岸。江流很宽,似乎是澜沧江的一倍,但澜沧江渊深不可测,而此处正当肆意奔流的冲要之地,水流虽急但深处赶不上澜沧江,但两条江各有特点正好不相上下。此江从北面的峡中流来,〔据《一统志》说,它的源头出自于雍望,不知雍望是什么地名。据当地人说,出自于狗头国,说是水涨时常有狗头漂下来。〕注入南面峡中流去,有人说向东流与澜沧江合流,有人说从中间一直下流到交趾南部,所以蒙氏把它封为“四读”之一。以我的推测,也认为独自流淌不合流的说法是对的。当地人说瘴气非常毒,必得饮酒后才能渡江,夏秋两季不能渡。我此时正当初夏,也只吃了饭而未饮酒,坐在船中,在江流中划了许久,也未见到所说的瘴母呀!渡到江南的山崖,暴雨急骤来临见山崖西边有棵树十分巨大,郁郁葱葱好像盘子,急忙赶到树下。此树非常奇特,树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