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滇游徐霞客游记记三十(6/7)

干高二丈,大处要十人围抱,有坐方形石塔砌在其间,高处与树千相等,树干高跨缠绕着它,西北的一面树干密布未露出石塔,东南一面临江,树干稀疏石塔便露了出来,树干与石塔已连接缠绕为一体,不可分了,这也是偏僻山崖间的一处奇景。

不久大风凌厉飞扬,雨散开,又向西平行上坡。望见西北弯隆的山峰极为高峻,西南并立的山崖向东突出去,它南面的山崖上有房屋正当山峰盘踞着,就是磨盘石了。望着它向西行,十里,逼近西山,阵雨重又来临。不久彩虹出现在东山盘蛇谷上方,雨终于停了。从来都说暴雨时瘴气很多,也未见有什么异状。稍折向南,二里,有个村庄坐落在山下,叫做八湾,几家人都是茅草房。同行的人说此地炎热不能居住,猜想要上山后才会凉爽。从村西顺山势向南转,一里,走过一处峡口。顺峡谷往西深入,向南涉水后越过一处山崖,约走一里,于是从南面的山崖向西上登。那上面非常高峻,曲曲折折绕着山崖走,八里后登上峰头,就是所谓的磨盘石了。百来家人依傍着峰头居住,东边面临绝壑,下嵌之处非常深,而这个壑谷东南边是大片农田,禾苗茁壮生长在田中。此夜背靠峰头住下,月色当空,此地就是高黎贡山的东峰。回忆起武侯诸葛亮、靖远侯王骥前后开拓边疆,威远伯方政只身战死,往事如镜中之影,漂泊的人生短暂。独自一人背靠着高峻的山崖,感慨了很长时间。十二日鸡叫两遍,吃饭,黎明出门。此处虽正当高峻的山峰之上,但居民房屋十分繁盛,有公馆在村北,潞江骚在它上边。山下东南一面成为大平川,已插满秧绿色盈野,潞江沿东山向东南流去,安抚司依傍着西南平川的山坞居住。于是由磨盘石向西南上山,仍非常陡峻。二里,翻越到它南边的山峡之上,这里的山峡下嵌得非常深,自西延向东,延到安抚司下。峡底没有空余的缝隙,只听到深警中有潺潺水声。峡深山也十分高峻,藤枝树木蒙密荫蔽,猿猴藉鼠白昼号叫不停。峡谷北边路沿着山崖向上延伸,顺着山峡往西前进,上边离山顶不到一二里,沿山峡向西平缓行四里,有个石洞向南面临道路边的山崖,深处宽处各有一丈多,本地人用石头凿了山神碑放置在洞中。又走四里,稍折向北登上山崖,旋即向西,往西上登面临山峡的山坡。北面山峡之上,到这里开始向南下垂成一个山坡,但南面山峡之下,却有峡谷自南山的夹谷底部延伸出来,与向东延出来的峡谷相会成一个“丁”字,然后向北一面下垂成山坡。又向西二里,有时上登山脊,有时沿峰南走,又行三里,有数家人居住在东分支延伸的山脊之间,这是蒲满哨。大体上山脊到了此地分出支脉往东延伸,又稍稍高高突起,它北面又向北下坠成峡,它南面就是安抚司后峡的上游了。由此往西望,一座尖峰正当西方重又耸起,尖峰西北排列着高大弯隆的山脊,开始成为向南延伸的大山脊,这就是所谓的高黎贡山,本地人错读为高良工山,是蒙氏潜封为西岳的山。此山又称为昆仑冈,是就它的高大而言的。不过它正好是昆仑山向南下延支脉中的正脉,那么方言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由蒲满哨往西下走一里,抵达来时望见的尖峰,立即踩着石阶转了数道弯上登。两旁陡削的山崖夹立耸起,中间深坠成路,路由相夹的山崖中曲折上升,两侧的高崖上高大的树木盘曲在空中,树根纠缠下垂露在山崖外边,山崖上浓密的竹丛树林绿茸茸的,下覆的树荫排成筛幕,从它上边走,不再觉得是万山之顶,只是如唐人所吟咏的:“两边山林合,终日杜鹃啼”,情与境合一了。一里多,登上山脊。平缓行走在山脊上,又是二里多,有数家人背靠北面的山脊,这是分水关,村西有水沿北面的山坡向南下流,这是潞江安抚司后峡的发源处了。转向南,往西越过岭脊,有砖砌的拱门,横跨在延伸的山脊上。此关十分古老,顶上中央已经坍塌,这就是分水的关隘。〔关东的水下流进潞江,关西的水下流进龙川江。〕从这里往西下峡,稍转向南,马上向西上走穿越峡谷越过山脊,共五里,越过横在南面的山脊,有村庄房屋,这是新安哨。由哨南再向西转,有时翻过山脊,有时跋涉岭峡,屡上屡下,十里,是太平哨。从这里起屡次下山屡次遇上平地,开始没有上登的山脊。五里,是小歇厂。五里,是竹笆铺。自从过了分水关,阵雨时时来临,到竹笆铺才晴起来。数家人夹住道路形成街市,有卖鹿肉的人,我买了些熏烤成肉干。从这里一直下走三里,是茶庵。又往西下行五里,到达山麓,山坡间开始有田埂环绕的农田。坡下就是龙川江,自北流向南,水面不到潞江的三分之一宽,但水势奔腾倾泻十分汹涌。西岸山崖陡削的石壁插入江中,东岸则是平缓的山坡田滕环绕。行走在田滕间半里,到达龙川江东岸。溯江往北行,又是半里,有铁索桥架在江上。它的建造方法是两头悬吊着铁链,中间用木板像织布一样穿起来,方法完全与澜沧江的铁索桥一样,但很窄,只有澜沧江的一半宽。由桥西头立即踏石阶往南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