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滇游徐霞客游记记三十六(4/6)

前往安仁的寓所,催促他把集子送去,而我便出了龙泉门去观览九龙泉。龙泉门,是城的西南门,在太保山的南麓。门外就有山涧自西山北边的夹谷中流出来,新城沿着山涧上延。山涧之南有一山支脉,与太保山一样重要,而易罗池正当它在东边的尽头处,周围有几百亩,东面筑堤蓄水,水从它的西南隅漫过池子从上边溢出,有亭子跨在水上,向东流入大池。大池北边也有亭子。池子的中央,则是参将邓子龙修建的亭子,用小船渡过去游览。池子的南边,池水分流顺山腰往南流去,东边泄水的是水洞,以便下流灌溉平川中的农田。共有四十多个洞,五里长,接近胡家坟便完了。由水池西边上山,北冈上有塔,南冈则有佛寺背靠着它。寺后边有楼阁极为巨大。阁子前方南边的空地上,有一棵花树十分红艳,就是叫飞松的桐花了,颜色与刺桐相似,花的形状如凌霄花但非常小,然而只开花却不结果实,当地人称之为雄树。既而入城,立即登到城北,踏着那城墙倾斜地向上走。一里多,经过向西的一道城门,城门堵塞着不开。于是转向北又走一里多,就是山向东突出的平地了。它西边宝盖山弯然矗立非常高峻,往东下延一条山脊,山脊的南北非常窄,延伸向东,铺开成为平顶,就是太保山的山顶了,旧时是寨子城。胡渊拓城把这山包围在城内,西边抵达山脊延伸处便止住了,也设有城门;堵塞不开的,是所谓永定、永安二门。旧武侯祠在诸葛营,今天移到此处山顶上,我进去登上祠堂的楼,姜按君立有诗碑。平地之前有亭子雄踞在它的东面。由此坠落而下,甚为陡峻,半里路就下临玉皇阁后方,由它西边转到阁前便进入会真楼吃饭。六月初一日在会真楼休息。

初二日走出东门,自龙泉门流贯城中往东流去的溪水,也穿城而出。越过吊桥,于是顺着溪流往东行走在田野中。十里到河中村,有座石桥,北面流来的河水于是分为两条:一条由桥下往东南流注,一条绕着村子向西南弯曲。越到桥东走一里多,就见这里的地势中间下洼而且全是泥沼。又走一里多,越过山冈往东走,一里,抵达东山的山麓。由岔道往东北行二里,经过大官庙。上山,曲曲折折十分陡峻,二里多,到了哀牢寺。寺院靠在层层岩石之下,朝向西南,它上方崖势层层叠累而起,就是哀牢山了。在寺中吃饭。由寺后沿石崖上登,一里后转向北,走在山顶石崖的西边,半里后转向东,走在山顶石崖的北边,一里后转向南,走在山顶石崖的东边,山顶的石崖,是屏风状的岩石高插在峰头,南北突起两角而中段平缓。玉泉的两个泉孔在平缓的石脊上,泉孔如两个并列的大麻鞋,中间隔开一寸左右,泉水都是满而不溢,水深一尺多,是所谓的金井了。今天有人在泉上树了碑,大字写为“玉泉”据考察,玉泉在山下大官庙前,也是两个孔,而水中出产比目鱼,此金井则在山顶,有上下的区别,可立碑的人却把它们混淆了,为什么呢?又有一块碑树在北面的山顶,厌恶哀牢的名称,改为“安乐”,益加无根据了。往南一里到达山顶南侧。向东南下走一里,又向西南下走一里。此处石崖层层叠叠,大概与西北的哀牢寺水平相对,全是沿石崖紧靠着的。又向南下走一里多,是西来的大道,有三间茅草盖成的寺庵紧靠路旁,这是茶庵。由此向东顺峡谷进去,五里,经过一处山坳。山坳中有座庙面向西方。向东一里,越过中间下洼的石坑,再往东走过山坳。又从岭上行二里多,绕过北突的山嘴。它北面峡谷的谷底,颇能见到田地的影子。从这里往东南下走,二里,越过一条峡谷往东,一里,向东上冈。又是一里多,穿越山坳往东南行,见山坳东边有条南北向的峡谷,峡中干涸无水。峡谷东面那山也是呈南北向绵亘,有一二家人背靠山居住,这是清水沟。沟中的水不成流,似乎是从峡底向东穿流过山脉的水。顺峡谷往南行一里,再向东越上山冈,这才望见南面壑谷中间下洼,它南边有座高耸的山峰当中而立,这就是笔架山的北峰了;从前从水寨向西南绕着山岭走时,望见正南方有山峰双双突起如同马鞍的,即是此峰了。此峰在府城东南三十多里,就是清水沟西山往南下延的山脉,到此地到了尽头,盘结为此山,呈南北向横亘,自西面的府城望它,分为四个尖顶,从北方的此处面向它,只见北垂一座山峰如擎天柱。从冈上向东绕过北峰,下降三里走到洼地,这才有小溪自北面峡中流下来,一里,涉过小溪。又向东沿北山行一里多,走过一处脊坳。又往西稍下降一里,才见到东山渐渐开阔,山冈向东南下延,中间的路沿着它走;又有一条岔路分向东北通往瓦渡;又一条岔路向西南下到坑中,坑中开始听到水声。有三四家人紧靠在西山的山崖下,这是沈家庄,村子下方有田地位于坑底。此时已天晚,打算到村中投宿,于是向西南下走一里多,到达坑底。渡过小溪,向西南半里,投宿到村中农家,暮雨恰好来临。

初三日雨哗哗不停。饭后登上途程,渐渐晴开。再往南下到坑底,半里,渡过坑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