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节(2/2)

①三昧:梵语音译,即息虑凝心,定于一佛的心理境界。

注释

②六识:识、耳识、鼻识、识、识、意识。

④六尘:、声、香、味、、法。

⑤边见:片面的见识。

③六门:、耳、鼻、、意。

⑥三障:烦恼障、业障、报障。

自在解脱,就叫无念行。如果执意地不思考任何东西,迫自己断绝念想,那就又被观念本所束缚了,这就叫边见。善知识们,能觉悟了无念的法门,就万法都通达了,觉悟了无念的法门,才能见到诸佛的境界,觉悟了无念的法门,就成佛了。善知识们,后代能得到我的法门之真谛的人,能继承这顿教法门,和志同合的人一起修行,发誓愿维护持,就像侍奉佛祖一样,终定信仰不改变,这样的人一定会达成圣位。不过要遵循历代祖师以心传心默默会心的传统,不能隐匿正法。如果不是志同合者,是其他的法门,那就不能传授,以免损害前辈留立下的规矩。那样的话恐怕愚蠢的人不能理解,反而诽谤顿教法门,从而衍生各劫难,使佛的断绝。善知识们,我有一篇无相偈颂,大家都要念诵记取,无论是家的僧尼还是在家的居士,都要依据这篇偈语来修行。如果不自己修行,只是记住我说的话,那也是没有益的。听我念颂:说通及心通,如日虚空。唯传见法,世破邪宗。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只此见法门,愚人不可悉。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馀。菩提本自,起心即是妄。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世人若修,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即相当。类自有,各不相妨恼。离别觅,终不见。波波度一生,到还自懊。得见真,行正即是。自若无心,暗行不见。若真修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憎不关心,长伸两脚卧。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初启家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正见名世,邪见名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宛然。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六祖大师又说:今天在大梵寺讲说了这顿教法门,希望所有众生听了后都能明白佛法而成佛。当时韦使君和所有官僚以及者、信佛的俗众,听了大师的讲说,没有不觉悟的,大家都向大师行礼,都一齐叹:“善哉!真没想到岭南有真佛世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