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闵子虔也不及您。礼敬贤士任用贤才,使其各尽所能,治理国家超过成、康之世。所以国内团结统一,官民协力齐心,其功德不是我所能说尽的。但为臣对您还有更大的愿望,希望您干出他人干不到的事。拉拽重大的东西,担心的是力量太少;克服巨大的困难,担心的是好办法不多。承祀宗庙之人,不只是为了自己的福。。,而是要教化百姓顺从天意。至于四季的祭祀,有时没有亲自前往;而池苑游览,却常微行出入,为臣虽然愚劣,内心极感不安。心有忧虑身负重责的人,没有闲暇去寻求欢乐,先帝的遗愿祖上的功业没有完成,确实不到享乐的时候,惟愿陛下减少乐官,减去后宫的增添设置,只应维护先帝在世时的规模,以行动来教育子孙节俭。”于是谯周被调任中散大夫,仍侍奉太子。当时军队频频出战,百姓劳苦不堪,谯周与尚书令陈祗讨论此事的利弊,退朝后写成文章,名为《仇国论》。文中说:“因余之国是个小国,而肇建之国是个大国,他们一起争夺天下成为仇敌。因余之国有名高贤卿的人,向伏愚子请教:‘现在国事未定,举国为之操心,古代有例,弱能胜强,不知采用什么措施?’伏愚子说:‘我听说,强大且无什么困难的国家常常不作努力,弱小且有困难的国家却常常想把事情办好;经常松懈不奋发努力就会发生动乱,努力把事情办好则国家太平;这是治国的常规。所以周文王爱护百姓,以少胜多;越王勾践抚恤人民,以弱胜强。这就是古人以弱胜强的办法。’高贤卿说:‘过去项羽强大而刘邦弱小,经常争战,没有宁息,但项羽与刘邦约定以鸿沟为界,双方收兵让人民休养生息。张良以为民心稳定之后,就难以使他们发生动摇了,于是派兵追击项羽,终于将他击毙,难道一定要按文王的办法办吗?肇建之国正陷入麻烦之中,我乘此机会,攻陷它的边境,使它更加困顿而最后消灭它。’伏愚子说:‘在商、周之际,王侯世代沿袭传递,君臣位置历久不变,人民习惯于这种统治秩序。根深的东西很难拔出来,坚固的东西很难移动开。处于这种历史时期,就是汉高祖持剑策马也不能取得天下。当秦国废除诸侯世袭实行分封郡县后,百姓不堪劳役,天下分崩离析。有的一年换一个国君,有的一月换一个公侯,鸟惊兽骇,不知所从,于是豪强并起纷争天下,虎裂狼分,行动狠的得到的就多,竞争缓的就被吞并。现在我们和肇建之国都传袭王位,并非秦末混乱之世,而是六国争霸之时,所以可以像周文王那样,却不能如汉高祖所为。百姓疲惫劳苦则是动乱的预兆,在上者傲慢在下者暴横则是土崩瓦解的雏形。谚语说:‘与其数射而不中,不如看准再拉弓。’所以聪明人不为很小的好处而抬眼,不为似是非是的东西而移脚;时机合适再行动,合于天数才成功;故此成汤、周武王的军队,不必开战第二次就取得全胜,其成功原因就在于不使人民过于劳苦和审时度势。如果穷兵黩武,必然造成土崩之势,倘若遇上危难,即使有智深谋远之人也没有办法。至于变幻无穷,出入无阻,横渡飞驰,越山跨谷,不用舟楫就可渡过孟津,我乃愚拙之人,实在难于做到。’”后来谯周升为光禄大夫,爵位仅次于九卿。谯周虽然不亲躬政事,而以儒者的品行受到礼遇,后主刘禅常就国家大事向他咨询,他则一一引经据典给以答复,而一些求知好奇的后生也向他请教一些疑难问题。
景耀六年(263)冬,魏国大将军邓艾攻占江由,长驱直入。而蜀国本以为敌军不会马上攻来,未作守城的准备,等到听说邓艾已进入阴平,百姓慌乱骚动,纷纷逃避山林,严禁不止。后主刘禅召集群臣讨论对策,无人能想出妙计。有人认为蜀国与吴国,本为友盟,可以投靠吴国;有人认为南中七郡,高山险阻,容易守御,可以南奔。只有谯周认为:“自古以来,没有寄依别国而作天子的事,现在如果投奔吴国,一定要臣服吴国。而国家的政治和自然界一样,大的能吞并小的,这是自然规律。由此可见,魏国能够吞并吴国,而吴国却不能吞并魏国,这是很明白的事。与其向小国称臣,不如向大国称臣;与其遭受两次屈辱,不如忍受一次屈辱。再说如果投奔南中,应该早作准备,才能有所凭依。现在大敌当前,灭亡在即,底下的人心,不能保证没有坏变,恐怕出发之日,就会发生不测之变,还能等到您到南中吗?”大臣中有人反诘谯周说:“现在邓艾不远了,假如他不接受你的投降怎么办?”谯周说:“如今东吴还没有归附魏国,形势迫使邓艾不得不受降,受降之后不得不礼遇。如果陛下降魏,魏国不封陛下的爵位土地,谯周自当请命亲到魏国首都,用古人的道义为您力争。”众人没有谁能驳倒谯周的主张。后主仍在犹豫想奔往南中,谯周上奏说:“有人说陛下因北兵深入我境,有想往南中的打算,为臣为此不安。为什么呢?因为南方是僻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平时我们没有得到他们什么物力人力的供给,他们还想反叛。自从丞相诸葛亮南征,大兵压境相逼,没有办法他们才俯首归顺,自此而后才交纳官税。我们用来供养军队,与他们之间结有怨仇,故此他们是让国家发生灾祸的因素。现在因为无路可走,而想前往依靠他们,恐怕他们再次反叛,这是其一。北方魏军所来,不仅是夺取蜀地而已,如果我们南奔,他们必然乘我们退败之势,随后穷追,这是其二。如果奔投南方,对外得抵拒魏军,对内则供给衣服车马,费用增加,又无其他地方可以征收钱财,于是必然更加征耗各少数民族的财物,加速他们的反叛,这是其三。过去王郎假冒太子在邯郸称帝,当时世祖光武帝正在信都,受王郎的威逼,打算放弃信都、和成二郡而返归关中。邳肜劝谏他说:‘明公若西还关中,则邯郸地区的人民不肯捐弃自己的父母,背弃城主,而千里之遥为您服务,他们背叛您是必然的。’世祖听从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