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宗经
三极彝训,其书曰经。经也者,恒久之至dao,不刊之鸿教也。故象天地,效鬼神,参wu序,制人纪,dongxing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皇世《三坟》,帝代《五典》,重以《八索》,申以《九丘》。岁历绵暧,条liu纷糅,自夫子删述,而大宝咸耀。于是《易》张《十翼》,《书》标七观,《诗》列四始,《礼》正五经,《chun秋》五例。义既埏乎xing情,辞亦匠于文理,故能开学养正,昭明有rong。然而dao心惟微,圣谟卓绝,墙宇重峻,而吐纳自shen。譬万钧之洪钟,无铮铮之细响矣。
夫《易》惟谈天,入神致用。故《系》称旨远辞文,言中事隐。韦编三绝,固哲人之骊渊也。《书》实记言,而训诂茫昧,通乎尔雅,则文意晓然。故子夏叹《书》“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言照灼也。《诗》主言志,诂训同《书》,攡风裁兴,藻辞谲喻,温柔在诵,故最附shen衷矣。《礼》以立ti,据事制范,章条纤曲,执而后显,采掇片言,莫非宝也。《chun秋》辨理,一字见义,五石六鹢,以详备成文;雉门两观,以先后显旨;其婉章志晦,谅以邃矣。《尚书》则览文如诡,而寻理即畅;《chun秋》则观辞立晓,而访义方隐。此圣文之殊致,表里之异ti者也。
至gen柢槃shen,枝叶峻茂,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是以往者虽旧,馀味日新。后进追取而非晚,前修久用而未先,可谓太山遍雨,河run千里者也。
故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记传盟檄,则《chun秋》为gen:并穷高以树表,极远以启疆,所以百家腾跃,终入环内者也。
若禀经以制式,酌雅以富言,是即山而铸铜,煮海而为盐也。故文能宗经,ti有六义∶一则情shen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贞而不回,五则ti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yin。扬子比雕玉以作qi,谓五经之han文也。夫文以行立,行以文传,四教所先,符采相济。励德树声,莫不师圣,而建言修辞,鲜克宗经。是以楚艳汉侈,liu弊不还,正末归本,不其懿欤!
赞曰∶
三极彝训,daoshen稽古。致化惟一,分教斯五。
xing灵熔匠,文章奥府。渊哉铄乎,群言之祖。
译文
《宗经》是《文心雕龙》的第三篇。它和上一篇《征圣》有密切的联系;因为圣人的思想是通过经典表现chu来的,所以学习经典就是学习圣人的必要的途径。“征圣”和“宗经”是刘勰进行文学评论的基本观点。
全篇分三个bu分。第一bu分概述经书的基本情况,特别qiang调其ju大的教育意义。第二bu分介绍五zhong经书的主要写作特点及其成就。第三bu分说明必须宗经的原因:从经书和后代作品的关系来看,刘勰认为各zhong文ti都从经书开始;文能宗经,就有六zhong好chu1,否则就会chu现楚汉以后过分追求形式的liu弊。
刘勰对儒家经典推崇备至,认为经书的内容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显然是错误的;认为各zhong文ti都源于经书,只要向经书学习,写文章就有六大优点,这些说法也是不完全正确的。但他qiang调儒家经典的教育作用,把经书的写作特点归结为“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以及以内容为主的“六义”说,对于当时趋于华靡的文坛风气,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一)
说明天、地、人的经常的dao理的,这zhong书叫zuo“经”所谓“经”,就是永恒的dao理,不可改易的伟大教训。经书取法于天地,征验于鬼神,shen究事wu的秩序,从而制订chu人类的纲纪;它们shen入到人的灵魂shenchu1,并掌握了文章最gen本的东西。三皇时产生了《三坟》,五帝时chu现了《五典》,又加上《八索》、《九邱》等古书;它们经过长期的liu传而不清楚了,后来的著作越来越错综复杂。自从经过孔子对古书的整理,它们的jing1华都放she1chu光芒。于是,《易》的意义有《十翼》来发挥,《书》中指chu了“七观”,《诗》里分列chu四bu分作品,《礼》明确了五zhong主要的礼仪,《chun秋》中提chu五zhong记事条例。所有这些,在义理上既有陶冶xing情的作用,在文辞上也可称为写作的典范;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