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宗经(2/2)

所以论、说、辞、序等裁,都从《周易》开始;诏、策、章、奏等裁,都发源于《尚书》;赋、颂、歌、赞等裁,都以《诗经》为本源;铭、诔、箴、祝等裁,都从《礼经》开端;纪、传、盟、檄等裁,都以《秋》为本。这些经书都为后世树立了最好的榜样,替文章的发展开辟了极为广阔的领域。因此,在创作上任凭诸百家怎样驰骋活跃,归到底总是超不经书的范围。如果能据经书来制定文章的格式,学习经书中的词汇来丰富语言,这就如同靠近矿山来炼铜,煎熬海来制盐。所以如果能够学习圣人经典来写文章,这文章就能基本上备六:第一是挚而不欺诈,第二是教训纯正而不杂,第三是所写事真实而不虚妄,第四是意义正确而不歪曲,第五是风格简练而不繁杂,第六是文辞华丽而不过分。扬雄用玉必雕琢然后才能成作比喻,说明五经里面也必须有文采。人的德行决定着文章的好坏,而德行又是通过文辞表现来的。孔用“文、行、忠、信”四项来教育学生,而把“文”放在首要地位;正如玉必须有致的纹一样“文”是和其他三项相合的。后世的人在勉励德行、建树功名上,都知要向圣人学习,只有在文章的写作上,很少学习圣人的经典。因此,楚国宋玉等人的作品就比较艳丽,汉代更现了许多过分铺排的辞赋。这偏向越发展越严重。纠正这错误,使之回到经书的正路上来,不就好了吗?

(二)

此能够启发学习,培养正,这些作用永远历历分明。但是自然之的基本神十分微妙,由于圣人的见解非常,加之他们的德学问也很超,因此他们的著作就能刻地现自然之。这就像千万斤重的大钟,决不会发细小的声音来。

总之,经书上阐述了天、地、人最经常的理;要从这里取教训,便应地钻研经书。它们本着一个总的教育目的,行教育则分为五经。它们不仅有培养人的神的作用,而且是文章的大宝库。经书是这样的好呵!真是一切文章的祖宗。

(四)

(三)

《易经》是专门研究自然的理的,讲得微妙,可以在实际中运用;所以《系辞》中说:《易经》的意旨远,辞句有文采,说的话符合实际,讲的事理却比较难懂。孔读这书时,三次翻断了系竹简的绳,可见这书是圣人奥哲理的宝库。《尚书》主要是记言的,只是文字不易理解;但如懂得古代语言,它的意义也就很明白了。所以夏赞叹《尚书》说:“它像日月那样明亮,像星辰那样清晰。”这无非是说,《尚书》记的很清楚明白。《诗经》主要是抒发作者思想情的,它的文字和《尚书》一样不易理解;里边有《风》、《雅》等不同类型的诗篇,又有“比”、“兴”等不同的表现方法,文辞华,比喻曲折;讽诵起来,可以会到它温柔敦厚的特,所以它最能切合读者的心情。《礼经》可以树立制,它据各事务来制订法度,其中的条款非常详细周密;执行起来,有明显的效果;任意从中取一词一句,没有不是十分可贵的。《秋》这书在辨明理上,一个字就能显示或批评来。例如关于“石从天上落到宋国的有五块”、“六只鷁鸟退着飞过宋国都城”等记载,是以文字的详尽来显示写作的技巧;又如关于“雉门和两观发生火灾”的记载,是以排列先后的不同来表示主次的意思。其中有些记载,用婉转曲折、蓄隐蔽的方法写成,那的确是相当刻的。总起来看,《尚书》的文字看起来似乎古奥一些,只要寻找所讲的理,还是易于领会的;《秋》的文字很容易明白,但要探索它的义,却又奥难懂。由此可见,圣人的文章丰富多采,文辞和内容各有特。经书和树木一样,抵固,枝大叶茂;文辞简练而意义丰富,所举事例很平凡而所暗示者却很远大。所以,过去的经书历时虽已久远,但它们遗留下来的意义却永远新颖。后世的人向它们学习,一不嫌太晚;前代学者用了很久,也并不嫌过早。经书的伟大作用,可以说像泰山上的云彩能使普天之下都下到雨,像黄河的大可以使周围千里都得到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