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颂赞(2/2)

(五)

“赞”的意思就是说明,就是辅助。相传从前虞舜时的祭祀,很重视乐官的赞辞,那就是歌唱之前要作说明的辞句。至于益帮助禹的话,伊陟向巫咸所作的说明,都是用突的话来说明事理,加语气来帮助言辞。所以。汉代设置鸿胪官,他在各典礼上呼喊礼拜的话就是“赞”:这些都是古代留传下来上讲的“赞”到司相如行写作,才在《荆轲论》中对荆轲行了赞。后来司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便借赞辞来行褒扬或批评:那是用简要的文辞加以总结,用颂的裁而加以议论;《史记》和《汉书》的最后,又各有一篇《太史公自序》和《叙传》作一总评,它和“赞”的名称是相同的。可是挚虞的《文章别论》,却把这“赞”误称为“述”,那就差得很远了。后来郭璞注《尔雅》,在《尔雅图赞》中,无论是动都写了“赞”,内容兼有褒扬和贬抑。这和上面所说魏晋以后的颂一样,也是赞发生变化之后的作品。

(二)

“颂”的写作,本来是要求内容典雅,文辞明丽。描写虽然近似赋,但不于过分华靡的境地;严肃庄重有如“铭”,但又和“铭”的规劝警戒意义不同。颂是本着颂扬的基本要求来敷陈文采,从广义的意义上来确立内容。至于细致巧妙的描写,那就随作品的内容而变化。颂的写作,大概情况就是这样了。

(三)

从赞的本义来看,它产生于对事的赞叹,所以从古以来,赞的篇幅都短促不长;都是用四言句,大约在一二十句左右,简单扼要地讲完内容,清楚明白地写成文辞,这就是它的写作要。赞的产生虽然很早,但在实际中运用不多,从它的大致趋向看,是“颂”的一个支派。

(四)

都是用于宗庙的雅正乐歌,不是一般宴会场上的歌咏。《周颂》中的《时迈》一篇,是周公亲自写作的;这篇贤人写成的颂,为颂的写作留下了典范。每个老百姓都有自己的思想,表达其思想的是堵不住的。秋时晋国民众用“原田每每”来赞晋军,鲁国人用“麛裘而韡”来讽刺孔,这都是直接说,不用歌咏,以简短的话来行讽刺。左邱明和孔顺,都把这话当“诵”来记载。这是有了变化的不正规的颂;颂本来是用以告神的,这变化已渐渐用于人事了。到了屈原的《橘颂》,内容和文采都很好,它用相似的东西来寄托情意,又把“颂”的内容推广到细小的事了。至秦始皇时的石刻,乃是称颂秦始皇的功德。即使汉代的惠帝和景帝时期,也有描述形容的颂产生。所以,颂的写作是一代一代地相继不断了。如扬雄表彰赵充国的《赵充国颂》,班固歌颂窦的《安丰侯颂》,傅毅赞汉明帝的《显宗颂》,史岑称述邓后的《和熹邓后颂》,有的学习《周颂》,有的模仿《鲁颂》或《商颂》。这些作品虽然浅不同,详略各异,但它们赞功德、显扬形容,其基本法则是一致的。至于班固所写《车骑将军窦北征颂》,傅毅所写《西征颂》,就把颂写成长篇的散文,岂不是因过分的褒奖而违反了“颂”的正常制!的《广成颂》和《上林颂》,有“雅”的用意却写得很像赋,为什么如此玩文词而远离“颂”的特呢!还有崔瑗的《南文学颂》,蔡邕的《京兆樊惠渠颂》,都是把序文写得很好,而简了“颂”本的篇幅。挚虞在《文章别论》中对颂的评论,基本上是确的,但其中说在颂的作品中“杂有一些风、雅的内容”,而不清其本意义,这不过是徒然声张一些不合实际的议论,和古代对于铸剑可黄铜白锡相杂的谬论差不多。到了魏晋时期的杂颂,一般没有超越正常的写作规则。曹植的作品,以《皇太生颂》为代表;陆机的作品,只有《汉祖功臣颂》较突。不过,他们的作品中褒扬和贬抑混杂在一起,那是魏晋时期颂已有所变化的作品了。

总之,形容德写成颂,赞扬功业写成赞;描绘形容和组成声韵,使文辞清晰而鲜明。这样的颂或赞,虽然年代久远,它的好却像清晨那样新鲜。后世用颂赞来品评平常事,往往就是炫耀辞采来作游戏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