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事类
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昔文王繇《易》,剖判爻位。《既济》九三,远引高宗之伐,《明夷》六五,近书箕子之贞:斯略举人事,以征义者也。至若胤征羲和,陈《政典》之训;盘庚诰民,叙迟任之言:此全引成辞以明理者也。然则明理引乎成辞,征义举乎人事,乃圣贤之鸿谟,经籍之通矩也。《大畜》之象“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亦有包于文矣。
观夫屈宋属篇,号依诗人,虽引古事,而莫取旧辞。唯贾谊《鵩赋》,始用鹖冠之说;相如《上林》,撮引李斯之书,此万分之一会也。及扬雄《百官箴》,颇酌于《诗》、《书》;刘歆《遂初赋》,历叙于纪传;渐渐综采矣。至于崔班张蔡,遂捃摭经史,华实布濩,因书立功,皆后人之范式也。
夫姜桂因地,辛在本xing;文章由学,能在天资。才自内发,学以外成,有学饱而才馁,有才富而学贫。学贫者迍邅于事义,才馁者劬劳于辞情,此内外之殊分也。是以属意立文,心与笔谋,才为盟主,学为辅佐;主佐合德,文采必霸,才学褊狭,虽mei少功。夫以子云之才,而自奏不学,及观书石室,乃成鸿采。表里相资,古今一也。故魏武称张子之文为拙,以学问肤浅,所见不博,专拾掇崔杜小文,所作不可悉难,难便不知所chu。斯则寡闻之病也。
夫经典沉shen,载籍浩瀚,实群言之奥区,而才思之神皋也。扬班以下,莫不取资,任力耕耨,纵意渔猎,cao2刀能割,必裂膏腴。是以将赡才力,务在博见,狐腋非一pi能温,ji勈必数千而饱矣。是以综学在博,取事贵约,校练务jing1,捃理须he,众mei辐辏,表里发挥。刘劭《赵都赋》云∶“公子之客,叱劲楚令歃盟;guan库隶臣,呵qiang秦使鼓缶。”用事如斯,可称理得而义要矣。故事得其要,虽小成绩,譬寸辖制lun,尺枢运关也。或微言mei事,置于闲散,是缀金翠于足胫,靓粉黛于xiong臆也。
凡用旧合机,不啻自其口chu,引事乖谬,虽千载而为瑕。陈思,群才之英也,《报孔璋书》云∶“葛天氏之乐,千人唱,万人和,听者因以蔑《韶》、《夏》矣。”此引事之实谬也。an葛天之歌,唱和三人而已。相如《上林》云∶“奏陶唐之舞,听葛天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唱和千万人,乃相如推之。然而滥侈葛天,推三成万者,信赋妄书,致斯谬也。陆机《园葵》诗云∶“庇足同一智,生理合异端。”夫葵能卫足,事讥鲍庄;葛藟庇gen,辞自乐豫。若譬葛为葵,则引事为谬;若谓庇胜卫,则改事失真:斯又不jing1之患。夫以子建明练,士衡沉密,而不免于谬。曹洪之谬高唐,又曷足以嘲哉!夫山木为良匠所度,经书为文士所择,木mei而定于斧斤,事mei而制于刀笔,研思之士,无惭匠石矣。
赞曰∶
经籍shen富,辞理遐亘。皓如江海,郁若昆邓。
文梓共采,琼珠jiao赠。用人若己,古来无懵。
译文
《事类》是《文心雕龙》的第三十八篇,论述诗文中引用有关事类的问题。所谓“事类”,包括故实或典故在内,但刘勰在本篇所讲“事类”,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学作品中引用前人有关事例或史实,一是引证前人或古书中的言辞。这比通常所说“典故”的范围要大得多。
本篇分三个bu分。第一bu分讲“事类”的han义、作用以及古来运用事类的概貌。刘勰认为运用事类的主要意义,在于“援古证今”、“明理”、“征义”
第二bu分由才与学的关系进而论述广博学识的必要。对才与学两个方面,刘勰除qiang调二者必须“表里相资”、“主佐合德”外,更提chu“将赡才力,务在博见”,这是很值得注意的观点。他认为文学创作是“才为盟主,学为辅佐”,这zhong说法似近于天才论,特别是“文章由学,能在天资”之论,更是如此。但刘勰并非天才决定论者,而qiang调才与学必须“表里相资”才能发挥作用;更不认为作者的才力是天生不变的,只要jian持学习,广闻博见,就可丰富其才力。所以,这bu分正以论述必须有广博的学识为主。最后提chu运用事类的基本要求是:学识要博,取用应约,选择必jing1,dao理须he:事类要用在文章的关键地方,而不要用于无关jin要的闲散之chu1。
第三bu分主要是举前人用事之误,以说明用典引文必须准确得当而如自chu其口。
从古到今,善于运用事类的作者,曾为作品增se不少。刘勰对这问题的论述,如要求jing1约准确“用人若己”等,基本观点是对的。但刘勰所chu1的,正是作者大量堆砌典故而使“文章殆同书钞”(《诗品》)的时期,略晚于刘勰的钟嵘尚对此进行猛烈地批评,本篇却是继续qiang调事类的好chu1,提倡运用事类的技巧,而对刘勰之前已用得过甚过滥的倾向不置一辞,这就是刘勰不及钟嵘的地方了。
(一)
所谓“事类”,就是在文章本shen的写作之外,利用有关故实来表明意义,引用古事以证明今事。从前周文王作解释《易经》的卦爻辞,辨析卦爻的位置,在《既济》卦yang爻的第三位,远的引到殷高宗讨伐鬼方的事;在《明夷》卦yin爻的第五位,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