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避难,使尚未开化的日本人从农具,手工业到文化等等各个方面都得到迅速的发展。本来还处于蛮荒时代的日本岛国,迅速拉近了与中国宋朝时期的文明距离。现在的大明王朝又处在即将颠覆之际,汉族人的士绅多数都是忠臣不事二主的儒生,不会屈服于少数民族的统治。然而大明朝廷的皇上昏庸无道,各地的衙门又贪腐到了官逼民反的地步。士绅们连本地饥民的造反都控制不了,哪里还会有抵挡满清铁骑的能力?部分拒绝屈服于少数民族统治的士绅,肯定会再次发生与宋朝末年那样的大迁徙。河源家族这一分支正处在没落的低谷,若是能够在此时邀请到汉族士绅的迁徙到河源家族的地盘上定居,不但可以得到天朝上邦的文化,还可以在与汉族士绅的通婚中提高河源家族的人口素质。而迁徙来日本的汉族士绅,很可能会与宋朝末年间迁徙到日本的汉族士绅那样,在不从众就无法生存的日本岛国,最终连他们的中国原籍,乃至姓氏统统放弃,与大和民族融合为一体。能够从中国邀请到汉族的士绅迁徙到河源家族的地盘上定居,这可是比花大价钱从中国蒙骗几个贫民的女人回日本强得太多。
河源的家族自从明朝末年引入一支汉族的士绅,在此之后的通婚过程中不但提高了河源家族的人口素质,还将从中国人那里学习到的武学,融合入河源家族原来的技法。之后再有比武,河源家族的排位大幅提升到前几名之列。久而久之,这些与河源家族通婚的中国士绅后裔,几代之后就连中国话都不会说了,渐渐的都放弃原来的中国姓氏,完全融入进河源的家族。
两百多年过去,现在就是连河源家族自己也弄不清楚谁的血统之中是日本人的成份多些?还是中国人的成份多些。不过河源家族也有自己的评判标准,纯日本血统的女人多数是盘子脸,以及身长腿短作为根据。河源百惠小姐以其尖尖下巴的瓜子脸,以及身短腿长的高挑身材评判的话完全不像是日本人。
河源百惠小姐上面有两个哥哥,下面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大哥河源智信早年在台湾镇压中国人抵抗的战斗中被弓箭射死。二哥河源仁义也是军人,在朝鲜为大日本帝国镇压尚未完全臣服于王道统治的异族。弟弟河源孝男在陆军大学,读小学时候的河源孝男是百惠小姐的跟屁虫,那时的花子就特别喜欢河源孝男。有时会从家里拿出产自中国的稀罕水果,或者欧洲的巧克力逗弄河源孝男。
童言无忌,经常吃到稀罕食品的河源孝男有一天非常认真的对花子说:他长大之后一定要娶公主姐姐为妻。
二哥河源仁义的剑术高超,又读过许多高深莫测的儒学名著心高气傲,以至三十出头了还没有娶妻。年龄比花子大两岁,真是天造地设的绝配。此时的河源仁义在家中休假的日期将满,过几天就又要回到为帝国镇压朝鲜人的兵营。若是二哥河源仁义能够得到花子的下嫁,正在为有中国血统而遭人诽谤烦恼的河源家族,有了皇室的血统加入,谁还敢再妄自非议所谓的血统呢?或许二哥因为与皇室联姻,就此可以不必再回到危机四伏的朝鲜国兵营。至于花子的腹中是否带着胎?那个胎儿是谁的种?只要结了婚,就是河源家族的血统。
河源家族中的长老接受百惠小姐的建议,以极其卑恭的姿态向王室的宗亲求婚。
这个时候正好赶上花子怀孕三个多月最为难堪的时机,拖延下去腹部鼓起来就遮不住丑了。再则说百惠小姐的二哥河源仁义不但是人长得一表人材,还是花子的学长,彼此认识。花子也知道河源仁义的剑道是全校男生的第一名,嫁给这个有着贵族血统的武士并不辱没身份。
花子的命硬得很,出生的时候就克死了母亲。自己又不能自作主的婚姻,在政治与名望的七挑八选过程中命运多舛。而花子父亲的工作却又忙得很,他在国外的时间多,在国内的时间少。是在女儿有了身孕之后才选定与井伊家族联姻,要将女儿嫁给一个在日俄战争中立下过赫赫战功的少佐军官。可是井伊家族之中这个本来可以前途无量的少佐福浅命薄,少佐本人还没有得到花子要下嫁予他的消息,就得了不知原因的疾病一命呜呼。花子为腹中的胎儿烦恼,为了能够把握住嫁给河源仁义的机会,她再一次向父亲求情。
巧合的事情是花子的父亲也认识这个河源仁义,而且印象还很深。一年前在视察朝鲜的时候,亲手为获得驻屯军剑道冠军的河源仁义颁发过奖牌。既然女儿是自己决定要下嫁给这个为帝国扩张疆域的上尉武士,那么她腹中怀的胎儿也就可以确定是这个河源仁义干下的好事。作为皇室的成员,他有太多的军国大事需要操心。既然井伊家族的那个少佐福浅命薄,就此顺水推舟答应了河源家族长老的求婚。花子的父亲答应不再派女婿去朝鲜,却要求河源家族将婚事的一切礼仪从简。全体国民都在为大日本帝国正在扩张疆域的战争进行物资储备,作为皇室的成员与贵族阶级,更是要在节俭的方面为平民作出榜样。
花子的父亲答应了河源家族长老的请求,河源仁义休满假期之后果然没有再回到朝鲜,却是去了中国驻扎在东北的驻屯军部队。在中国境内驻扎的日本驻屯军部队,此时的日军正处在随时有再发起侵略战争的冲动,其危险程度要比在已经占领了的朝鲜更凶险几倍。然而花子的父亲却对如此安排女婿持非常乐观的态度,他认为中国的军队无不是一击即溃。作为与皇室成员联姻的贵族军官,当然要选择在最容易立下战功的前沿阵地。将来既可以藉立下的赫赫战功优先晋升军衔,又不至于招惹平民出身的军官嫉妒和非议。
而河源仁义早在初次征战朝鲜的出发之前,就已经从父亲闭门嘱咐中知道家族的血液之中为什么会有中国人的血统。所以河源仁义在朝鲜时期不单是在剑道上下苦功夫,还特别从家族的藏书之中带去几本中国儒家的著作仔细研读。再就是有哥哥在台湾镇压中国人被弓箭射死的前车之鉴,所以河源仁义在战斗的时侯并不像别的军官那么爱出风头。然而对士兵动辄就以滥杀朝鲜平民进行所谓的恐吓性镇压,以他这么一个下级军官的卑微地位,实在是没有能够阻止暴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