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七十二章 铁桥
寒风呼啸,漫天飞雪,原野裹上了银装。
风雪中一座铁架桥横亘在黄河之上,岿然屹立,两gen冰冷的铁轨横穿大桥,沟通着南北两岸。
这里是桃hua峪,那座铁路桥就叫桃hua峪大桥,又称黄河铁桥,是京汉铁路线上最重要的桥梁,桥的北岸是河南怀庆府,桥的南岸就是河南开封府,与京汉线上其它的桥梁一样,这座铁路桥也是由比利时公司承建,建成之后也由比利时人guan理维护。
桥的南岸引桥下有一排洋灰修砌的平房,大桥经理chu1就设在这里,比利时方面雇佣的工人和保安也住在这里,负责维护大桥的安全,并保障铁路的通畅。
这场暴风雪已持续了整整一夜,地上的积雪已有数寸厚,气温随着积雪的增厚而迅速降低,即使将那值房里的洋铁pi炉烧得通红,那屋外的寒气却依然从门feng里侵袭进屋,让人止不住的哆嗦。
一间值房里,工友们聚在炉边,一边烤火,一边谈论着明年的收成,瑞雪兆丰年,旱了差不多小半年,好不容易来一场暴雪,开chun后这土地的墒情至少不会让人绝望,不过人们也祈祷这场暴雪适可而止,不要把瑞雪变成雪灾。
正当工友们憧憬着明年的好收成时,那值房门突然被人推开,冷风夹杂着雪片guan进屋里,让所有人都下意识的缩了一下脖子,没等他们扭过tou张望,已听见一声刺耳的叫喊。
“你们这帮懒鬼!火车快上桥了,都gunchu去打信号!”
发chu叫喊的是一个金发碧yan的洋人,名叫麦利那多,意大利人,是当年主持修建这座铁路桥的比利时工程师的助手,桥修好后他就留了下来,作为比利时公司雇佣的经理guan理这座大桥。
麦利那多责任心很qiang,但为人高傲,从来不苟言笑,在中国已呆了几年,也学会了不少蹩脚的中国话。
不等麦利那多举起手杖击打,屋里的所有人已夺路而逃,提着信号灯到桥上打信号去了。
“这帮懒鬼!从来不知dao什么叫‘敬业’,也从来没有什么上进心。”麦利那多挥舞着手杖,冲着shen边那名“二鬼子”翻译发了几句牢sao。
“麦先生说得是,这些人本就是农夫,在他们看来,用积攒下来的工钱去买几顷旱地,zuo个地主,也远比当学徒工有chu息。”翻译随声附和。
“没有技术,这个国家就不会富qiang!”麦利那多瞪了翻译一yan,就好象是对方导致了这个国家的贫穷落后一样。
翻译立刻闭上了嘴,看在那优厚的待遇上,没有必要和这个洋鬼子一般见识,何况麦利那多也没说错,这个国家确实技术落后。
“愚昧的东方人!从来都是轻视技术的,对于你们来说,学习技术不如去学习zuo官!如果你们能够把zuo官的热情分chu一半来放在技术上的话,现在我们就不必冒着风雪到桥上去打信号了!”麦利那多愤怒的挥舞了一下手杖,然后扭tou走chu值房,翻译急忙跟了上去,两人一起走上引桥,侧耳倾听那远方的汽笛声。
汽笛声响了几次,然后就听见那“锵嘁锵嘁”的蒸汽机轰鸣,风雪中一个ju大的黑影在信号灯的指挥下开始减速,随即从北岸上了桥,缓慢的通过桥shen,向南岸驶了过来,在麦利那多和翻译的目送下,从南岸引桥下了桥,向东南方向驶去。
“两个火车tou。”麦利那多有些惊讶,刚才过去的那列火车有两台火车tou,一台在前拉,一台在后推,显然是为了增加牵引力,因为车厢很多,一台火车tou是拉不动的。
没办法,由于缺少现代化的调度手段和设备,现在的京汉铁路运力有限,为了提高运输效率,只能采取多挂车厢的办法,而这zhong方法通常只限于军事用途。比利时人虽然掌握着这条铁路,但他们的心思主要放在榨取利run上,在公司的guan理层看来,将欧洲的先进铁路技术用在这个国家似乎有些浪费,毕竟,引进技术是需要经费的。
“帝国南方的局势一定很jin张,加上昨天的那几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