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七十二章铁桥(2/3)

那几个兵理也没理,骂骂咧咧的推开手杖,自顾自的扛着枪跑向大桥,其中一人甚至还顺势推了麦利那多一个踉跄。

“他们想什么?收回京汉路的谈判不是已经暂时终止了么?”麦利那多将面包放回屉,顺手抄起一支小巧的法国手枪装大衣袋。

麦利那多不再与那帮“野蛮人”计较,可是那帮“野蛮人”的目却主动来找他了。

那个“野蛮人目”名叫赵倜,河南汝人,药铺学徒,十九岁投军,在毅军统领玉昆手下过文书,先后与日本军队和八国联军打过仗,积功升至记名总兵,年初玉昆病故,姜桂题接统毅军,又保奏赵倜了武卫左军全军翼长,算是毅军里响当当的大人

“他们说奉命接大桥,领的官不小,是个总兵。”

虽说清廷南征诏书已下,但清军是从北方各省征调而来,路途远近不一,赶到彰德集结地的时间也有前有后,再加上京汉线运力有限,南方军情又急,所以先期抵达彰德的赵倜所

“混!你们这群土匪!”麦利那多咆哮着想撵过去,但被翻译一把拉住。

翻译说:“刚才过去的那列火车没走多远就停下了,从上面下来一支官军,顺着铁路走了回来,遇到护卫队,二话不说就缴了械,连领队的枪也被缴了。”

“革命?革命能拯救这个国家么?这个国家需要的不是革命者,而是技工!革命只能带来破坏,只有技术才能带来建设。”

赵倜前些日还带着下在河围剿陶什陶蒙匪“戊申革命”爆发后,毅军接到上谕,陆续南下攻熊成基起义军,赵倜的队伍都是骑兵,又有剿匪任务,因此南调较晚,直到汉被共和军光复,他们才接到调令,于是急忙从河南下,越过长城,但刚走到直隶地面又接到陆军命令,不去安徽了,改去湖北打赵北,于是就从保定上了火车,被装上闷罐运到河南彰德,编清军第二军序列,归钦差大臣升允指挥。

翻译小声说:“麦先生,他们是武卫左军,不比新军,不讲理的。”

“野蛮人。”麦利那多用法语骂了一句,然后手杖一挥,带着翻译又由原路返回,继续烤他的面包片去了。

“总兵?他懂得怎样理一座铁路桥么?他知怎么向火车打信号灯么?京汉路上的每一颗螺丝钉都是比利时公司的财产!任何人都无权接!”麦利那多愤怒的提起手杖,拿起礼帽,气势汹汹走办公室,领着翻译向铁路南边走去。

麦利那多识趣的闭上了嘴,1900年的时候他正在中国勘探铁路,有幸赶上了那场混,义和拳留给他的印象太刻了,从那之后,他对这个东方古国的看法就完全改变了,由同情变为蔑视,就像看待那些未开化的非洲落一样。

带着这个念,麦利那多走回了经理室,从屉里拿一块的法式面包,正打算放在火炉上,但没等他提起铁壶,经理室的门却被翻译推开。

没走多远就迎面碰见几个兵,青布包红号褂,正扛着枪往引桥上奔,麦利那多手杖一横,拦住那几个兵,喊:“你们是什么人?我要见你们的长官!”

火车,已经有九列军列通过大桥了。”麦利那多想起了昨天收到的电报,不过他的主要任务是理大桥,而不是火车调度,因此详细的运输情况他并不清楚,只知这两天有许多军列向武汉方向开行。

“武卫左军?”麦利那多虽然在华多年,但还无法区分清军那五八门的称呼。“就是以前的毅军,玉昆、姜桂题的队伍,庚年的时候和联军打仗的官军里就有他们。”翻译战战兢兢的解释

那翻译一脸惊惶的说:“麦先生,快去看看!公司的护卫队被军队缴械了!”

“什么?”麦利那多有些惊讶,铁桥护卫队虽然雇佣的是中国人,但领队却是一个法国外籍兵团的退伍兵,真正的“洋鬼”这个份足以吓唬住所有的中国官吏。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