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31章1908远东狂人犬升天(2/3)

可奉承归奉承,袁世凯到底打得什么主意却是谁也猜不透,明明已动了兵谏,可偏偏还要上表请朝廷正式给个名义,军国大事都还要派专人捧着奏折去京城禀明。

“这批货你得派些得力官差盯着,倘有差池,你我二人绝对担待不起。”王提醒

“什么贵客?东三省总督派来地人!”师爷哼了哼。

“有劳张大人了。”

“徐东海派来的人?”衙役地嘴有些合不拢了。

自从袁世凯就任“摄政大臣”以来,这天津就现了送礼地队伍,袁世凯不缺银,所以这礼要送得特别,两广总督张人骏送的是珊瑚树,山东巡抚袁树勋送的是德国大洋,安徽巡抚朱家保送的是周代青铜鼎,立宪会领袖张送的是西洋镏金车…

事到如今,难他还想忠臣么?

只是徐世昌派人到天津什么?而且一到天津就拜访一个小小芝麻官,张总办只怕都有些受若惊了。

“王参议放心便是,官府的栈房,还没什么人敢打主意。”张友堂拍着脯保证

此次袁世凯之所以有底气动“兵谏”与徐世昌坐镇东三省不无关系,东三省武有曹,文有徐世昌,只要洋人别捣,那地面就太平得很。

袁世凯手里有北洋军,洋人也支持他面收拾局,若是一切顺利的话,这朝廷上以后就是他主了,也难怪官员们都去奉承了。

反倒是各地的封疆大吏有些骨气,纷纷自行举起勤王义旗,不过他们到底是真的打算勤王还是打着勤王的幌捞着自己的好,却也看不明白。

虽说袁世凯摄政还没几天,可这天津卫的官员们已开始议论起谁的礼送得好了,如今这年,官场上没有不透风地墙,张友堂居官场,自然也是消息灵通,只可惜没有路结上袁摄政,只能看着别人犬升天。

带着一丝惴惴,张友堂回了衙门,老远就望见厢房外一人背着手走来走去,穿的不是朝服,而是新军军装。

这紫禁城里的皇帝还没换人,各地诸侯就开始结袁世凯了,显然,徐昌也不想错过这个情的机会,于是派人也送来了东三省的“土货”想必是这批“土货”数量太多,不好直接拉到摄政官邸,只能暂存在官仓里。

”张友堂上明白那栈房是用来什么的了。

那人了谢,取一张名片,递给张友堂,说:“鄙人王,字一堂,号揖唐,曾任兵主事,现为东三省督署军事参议,此次奉宪令南下,原是去拜见袁摄政大人的。”

“贵客?”张友堂接过师爷呈上地帖。只瞄了一。便惊得差起。连连跺脚吩咐轿

“这个容易。”张友堂松了气,急忙命人下去准备货栈。

“大人。有贵客来访。”拦住轿地那名师爷说

奔而。撵上轿将张友堂拦了下来。

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徐东海,那可是大名鼎鼎的人,袁世凯地盟兄弟,小站练兵时的旧人,与袁世凯关系非比寻常,虽说袁世凯地朋友、亲信众多,北洋里随便抓一个人都可以与袁世凯扯上关系,可这个徐世昌却不同于其他人,因为他的很特别,他是翰林,与袁世凯边的那群丘八完全是两层境界,若说北洋新军是袁世凯的胆的话,那么他徐昌就是袁世凯的笔。

那人见张友堂回来,便迎上去拱了拱手,说:“可是总办大人?”

“这个倒不关徐制台的事,是鄙人自主张前来,想劳烦张大人命人腾一间净的栈房,放几大木箱,木箱里都是货、山参,受不得,刚才问了一圈,只有大人的官仓合适。”那人开门见山的说

“原来是王参议,失礼

“王参议有话请讲。”张友堂回过神来。

“正是区区。不知徐制台派贵大人前来有何贵?”张友堂客客气气的回了礼。

“咳咳!张大人,张大人。”那王见张友堂拿着他地名片呆,于是咳嗽两声。

一名衙役班觉得奇怪。问那师爷什么贵客如此要。值得老爷丢下公务。

朝廷也是一样的莫测,明明袁世凯已经反了,可偏偏朝廷连一句袁世凯的坏话都没说,还正式委任他了“摄政大臣”这朝廷,莫非真如百姓所说的,已是怯懦到了极么?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