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衣女子道:“没有,你爱不爱相信都与我不相干。”
石轩中默然寻思道:“你说我家中无人,也就是说玲妹还未归去…”这件事使他心情十分紊乱,歇了一会,忽然回头问道:“那封柬帖是否是你留下的!”
她缩回车内,冷冷道:“帖上后面的署名是琼瑶公主,信不信由你!”
石轩中想道:“假如她不是琼瑶公主,那就是鬼母弟子无疑。看她的势派,似乎天下遍地都有手下人,除了玄阴教之外,谁有这等本事?”
不知不觉之中,他已对黄衣女子的诡秘来历发生好奇之心,另一方面,对于朱玲的安危本就使他极为焦虑,此刻又加上史思温和上官兰两人,当真教他这位一代大侠深深陷入困境。不过经过最近数年隐修,胸中已有城府,故此内心虽然充满忧虑,焦灼和困惑的情绪,但面上丝毫不露出一点神色。
他计算一下日子,端午之约距今只有两个余月,目下当急之务,倒是关于峨嵋派之事,他已答应过在端午之前亲赴峨嵋一次,此刻若然立即赶去,便可希望腾出多点时间准备前赴瑶台之约心意一决,便极力摒弃掉心中忧惶之思,侧顾那。漂悍大汉朗声道:“那就有烦老兄疾赴峨嵋,越快越好!”这剽悍大汉似是已得到黄衣女子吩咐,大声应句“遵命”长鞭一挥,蹄声骤响,迅疾向西北方驶去。
一路之上,那黄衣女子半步也不曾下车,赶车的。漂悍大汉当真是拼命策马飞驰。每到一站,便自有人牵一匹骏马换去那匹疲乏无力马。另有人送饮食到车内给黄衣女子食用,故此她未曾离开过马车一步。
石轩中暗中观察到爱子似是对这趟出门后所见的各种新奇景物极感兴趣,同时和那黄衣女子也处得甚好,在这一方面的心事暂时搁下。但是朱玲的倩影却时时刻刻在他脑海中闪现,使得这位铁铮铮的大剑客也为之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时时紧锁剑眉。
数日之后,已经到达峨嵋山下。黄衣女子命那驾车大汉把马车驾走,她抱着孩子,款步跟在石轩中身边。
石轩中好几次想出手抢夺孩子,可是又想到自己除非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定又重又辣,那时孩子纵然夺回,但势必把那黄衣女子击伤与击毙。这数日来她对爱子呵护备至,丝毫没有加害爱子之意,虽是举动不大合人情道理,但想来想去,却又罪不至死…
只因有此一念,以致三番四次都欲发又收,终于没有出手,白白放弃了几个好机会。
这时正是上午辰巳之间,山上天气十分晴朗,太阳高挂天际,万里碧空,没有一丝云影。四山树木,都呈现一片欣欣生意。
他们一踏上峨嵋山麓,立时吸引住所有游人视线,都在窃窃议论这两个俊美秀逸的年轻伴侣。
两人走上一条宽大的山路,忽见路旁有两个道人肃立不动。
石轩中望他们一眼,发现这两名道人都是练过武功之士,正想过去询问路径。那两名道人已遥遥打个稽首,其中一名问道:“敢问施主贵姓?”
石轩中拱手道:“区区石轩中,特来瞻仰名山…”
那两名道人听了“石轩中”三字,面上都露出肃然之色,其中一个道人说道:“原来当真是武林大侠剑神石轩中驾到,这一位想是石夫人和令郎了…”
那黄衣女子冰冷的脸上忽然透射出柔和的光辉,微微一笑,并不出言否认或承认。
石轩中不由得向她望了一眼,见她并无一丝不悦之色,心中大惑不解。暗想这黄衣女子风神绝世,冷傲异常,本来还生怕她一言不发便出手伤害对方,哪知她居然一点不生气,同时也不出言否认,真真是件怪事…
情知石轩中乃是光明磊落的大侠,在他心中可没有丝毫借此对那女子吃豆腐占便宜之心,只因心中疑惑寻思,故此没有立刻纠正对方的错误。
那道人已接着又道:“敝派掌门人自从五日之前开始,每日派出全观道侣,分布本山周围迎候石大侠大驾。本来以为大侠最近还不会驾临,谁知侠踪已于今日莅临荒山…”
石轩中微笑道:“石某接到太清真人法谕之后,心中实难自安,是以尽早赶来向真人负荆请罪…”
峨嵋派的两名道人见石轩中说得客气有礼,不禁都露出愉悦之色。其中一个转身先走,替石轩中他们领路。另外的一个稽首说声“失陪”后,斜纵人林,晃眼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