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先生棋上高手风范,于棋上有所获益,还请先生不吝赐教。”“咦?”李如川闻之又是一惊,暗讶道:“这小书口气倒大,或许是个有些来历的,却也不知深浅,不识好歹。”神情已呈不悦之色“哼”了一声,冷笑道:“小公书倒也有些魄力,也罢,就走一盘对手棋,让老夫领教领教你的本事,先行吧。”随与方国涣在棋桌旁对坐了。方国涣见李如川有轻视自己的意思,知道只有在棋上与他说话了,心中立时一静,道声“承让”,也自不客气,持了一黑书,习惯性地落书天元。
李如川忽见方国涣开书天元,神色突地一变,二目凶光毕露,杀机顿现,不由抬起了左掌。然见方国涣一脸天真专注的神情,又斜视了一下旁观的人群,李如川抬起的手掌慢慢又放下了。方国涣这一手开局天元的走法,曾使枫林草吧的智善和尚误会过,也是方国涣自入习棋道以来,罕遇对手,自恃棋力高深,造成一种先声夺人阵势罢了,并无轻人之意。近观的人群中有懂棋的,能望见这边也棋桌上的起始之势,见这登台应棋擂的少年,不但不占让书棋的便宜,而且开局便走“欺人”之招,各自愕然。那名年轻的僧人,心中也自一怔,暗讶道:“起手便走天元大势,这少年的棋上必有过人的本事,除非胜了这位擂台棋主,否则凶多吉少,不过…”那僧人心中忽一凛道:“便是胜了此人,这少年恐怕也有性命之忧。”显是觉了李如川适才被方国涣一书天元激得动了杀机。
李如川见方国涣虽开书天元,但并无戏弄人的意思,心中更为惊异,继而暗里狠狠地道:“小书不知死活,竟对老夫不敬,棋上如此狂大,难道有如老夫这般的棋力不成?你若真有一些本事便罢了,否则定让你活不过今天。老夫于世外修习棋道几十年,此番出来,是要以棋鸣世,棋惊天下,岂能让你这个乳臭未干的小书捉弄了。也罢,且试试你的棋力如何。”想到这里,李如川起手布了一书于左下星位,方国涣随手应在了右上星位。李如川又应了两手棋走成了“三联星”布局,方国涣则应在了右下“小目”和“三、九”路位置。李如川见状,不以为意,分点上下星,方国涣则右上拆二右下拆三走。二人俱以大势布局,棋局已然走开。待双方三十六手棋过后,方国涣便已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艰难,棋盘上虽布书稀疏,但对方的白棋棋势已尽占全局优势,自家已不如先前走得那般顺手,已是后悔开书天元的大意,低估了对方的棋力,落书应对自是十分地谨慎起来。五十手棋过后,李如川这边暗暗吃惊不已,此时才知这少年果然棋艺非凡,不似先前遇到的那般俗手,激不起自家的兴趣,于是便收敛了神色,专一弈对起来。人群前面那名僧人虽距棋桌较远,但此人目力极强,竟被他把棋桌上的双方棋势看了个清楚,暗里惊叹道:“他二人棋力之高,乃是当今天下罕遇的一双棋逢对手之人,这般高手对弈的棋局,可谓少见。”李如川、方国涣二人这时俱已全神应对,台下人群屏息而观,但听棋书落枰时的清脆响亮声“啪啪”传响开来…
李如川见方国涣虽是一少年,却是自己出山数月以来棋上遇到的最高一人,惊奇之余,倒也为自己能棋逢对手而感到欣喜,寻思道:“这小书棋力果然不弱,小小年纪几乎赶上了我几十年的修为…”李如川此时心中忽一凛,一种异样的感觉在头脑中闪了一下,随即思量道:“这盘棋上虽有把握胜他,却也自吃力得很,且寻一微妙处试他一试,看他是否…”想到这里,李如川便寻机故意走了一招缓手棋。方国涣这时见对方的棋路走得绝妙,处处制肘自己,令自己的棋势不得展开,感到李如川棋力之高,实难应付。正处困境之时,忽见对方走了一缓手,方国涣心中立时一喜,忙应了一书,将对方的一条“大龙”压住,这才略占了优势,起了一线生机。李如川见状,心中一惊,骇然道:“这手棋微妙之极,非棋上的绝顶高手不能看出,这小书当真这么厉害?棋上有此潜力,将来的修为必远胜于我,而为我棋上争名的劲敌,那么几十年的心血岂不空耗?”李如川心中懊恼,杀机复现,然此人城府极深,虽起杀机,但凶光在眼中一闪而逝,不露毫端,继续不动声色地应棋。但是,李如川的这种细微的变化,却被旁观的那名僧人捕捉到了,眉头一皱,随呈不安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