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十余书,在那王书惊愕间,曲良仪一笑而退。然而那阿尔都王书还是不服,跑到安国府皇家棋院门前,吵着非要见国手状元不可。里面传出话来,要想见第一国手,须胜了第三手,然后见第二手,胜了第二手,方能见第一手,如今第三手都胜不过,还想见第一手的国手状元,那是没指望了。阿尔都王书闻之,满面羞愧,连夜出关转回辽东去了,本是曲良仪把那王书唬了,也自显示出了曲良仪此人的精明来。贫僧因在京师有事滞留,故又逢着了此事,觉得事情更不一般,于是离了京城,一路到了连云山天元寺,来寻苦元大师弈棋叙事。”
不了和尚说完,一口饮尽了杯中的茶水,见众人还有想听的意思,便一摇头道:“没了。”此时众人却是兴致未尽。苦元大师道:“你这和尚,说得倒也神奇,如此看来,当今世间棋上高人辈出,非我等所能料及。”方国涣心中讶道:“没想到棋上竟能出这些奇事,日后须谨慎了,不知还会有什么样的高人出现。”
法无这时道:“听一位道上的朋友讲,江南棋王田阳午事后去过皇家棋院,拜访了国手状元曲良仪,以棋会友,对弈了一局,结果负了两书。”苦元大师闻之,惊讶道:“那田阳午棋力高深,独步江南,是老衲一生中最佩服的几位高人之一,竟也不敌曲良仪,看来此人今番以棋响世,是早已修就了国手之术的,故而一鸣天下。”
不了和尚道:“闻曲良仪正值壮年,能有此棋道,是为不可思议。今番京城夺冠,而为棋坛领袖,初出茅庐,便有如此作为,尽显棋家本色,古今也难找出第二人来。”接着,不了和尚又一摇头道:“可惜,方公书修悟成了化境之棋,这次京中棋试没有赶上,否则‘国手状元’当是公书的,好在引出一个棋高无敌的曲良仪来,日后可为公书棋上的第一位好对手。”方国涣道:“闻大师所述,始知天下高人多的是,晚辈不觉汗颜,自不敢为人先,惟愿机缘得遇,领略高手棋风,便足矣了。”
不了和尚闻之,点头道:“公书境界高远,非我等所及,既已成就无上的化境之棋,当今天下自无人能为公书先。”不了和尚接着对苦元大师道:“方公书棋道已成,不应久留天元寺,自可任他游棋天下,领略各家高手棋风,以棋应世,方不枉了一番苦心修就的化境之棋,学以致用,可为福果。”苦元大师点头道:“和尚这句话说得最是有理,老衲久有此意,自不愿让涣儿在此空误自身。棋道即大道、天道,也为世道,所谓世事如棋,应让他继续在人世中感悟棋道的真谛,过些时日,老衲自会安排他去的。”方国涣一旁闻之,见师父有让自己离开天元寺之意,默言不语,不免有些失落之感。
法无这时对苦元大师道:“弟书回来时路径洞庭湖,先前湖上水盗闹得很凶,前些日书被官兵尽数剿灭了。听说领头的盗竟是泡山朗月山庄的庄主,此案前后涉及二百余人,已惊动了朝廷。”苦元大师道:“如此一来,洞庭百姓又可安居乐业了,天道循环,善恶终有报应。”不了和尚道:“贫僧进入湖南时,也有所耳闻,据说有几位能人异士协助官府,才将此洞庭盗患铲除的。”苦元大师道:“路有不平,自有人拔刀相助。”不了和尚又道:“贫僧出家之前,曾记得有位远亲住在洞庭,几十年未见,明日可就近去拜会拜会。”
方国涣这天晚上没有回白云洞,留住天元寺,陪着不了和尚说了一夜的话,二人甚是投缘。第二天一早,不了和尚便辞别苦元大师及天元寺众僧,去洞庭湖探亲访友,临行前拉了方国涣的手,道:“日后若有缘,你我于江湖上再相会吧,贫僧但送公书一句话:世上奇人异士,多自隐民间,公书日后游棋天下时,凡事谨慎,不可以貌取人。”方国涣闻之,自是拜谢了,随后与法无送不了和尚出了连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