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文艺政策》〔1〕(1/3)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文艺政策》〔1〕

《文艺政策》〔1〕

后记〔2〕

这一bu书,是用日本外村史郎和藏原惟人所辑译的本子为底本,从前年(一九二八年)五月间开手翻译,陆续登在月刊《奔liu》上面的。在那第一本的《编校后记》上,曾经写着下文那样的一些话——

“俄国的关于文艺的争执,曾有《苏俄的文艺论战》〔3〕介绍过,这里的《苏俄的文艺政策》,实在可以看作那一bu书的续编。如果看过前一书,则看起这篇来便更为明了。序文上虽说立场有三派的不同,然而约减起来,也不过两派。即对于阶级文艺,一派偏重文艺,如瓦狼斯基〔4〕等,一派偏重阶级,是《那ba斯图》〔5〕的人们,布哈林〔6〕们自然也主张支持无产阶级作家的,但又以为最要jin的是要有创作。发言的人们之中,好几个是委员,如瓦狼斯基,布哈林,雅各武莱夫〔7〕,托罗兹基〔8〕,卢那卡尔斯基等;也有‘锻冶厂’〔9〕一派,如普列忒内夫〔10〕;最多的是《那ba斯图》的人们,如瓦进,烈烈威支〔11〕,阿卫ba赫,罗陀夫,培赛勉斯基〔12〕等,译载在《苏俄的文艺论战》里的一篇《文学与艺术》后面,都有署名在那里。

“‘那ba斯图’派的攻击,几乎集中于一个瓦狼斯基——《赤se新地》〔13〕的编辑者。对于他所作的《作为生活认识的艺术》,烈烈威支曾有一篇《作为生活组织的艺术》,引用布哈林的定义,以艺术为‘gan情的普遍化’的方法,并指摘瓦狼斯基的艺术论,乃是超阶级底的。这意思在评议会〔14〕的论争上也可见。但到后来,藏原惟人在《现代俄罗斯的批评文学》中说,他们两人之间的立场似乎有些接近了,瓦狼斯基承认了艺术的阶级xing之重要,烈烈威支的攻击也较先前稍为和缓了。现在是托罗兹基,拉迪克〔15〕都已放逐,瓦狼斯基大约也退职,状况也许又很不同了罢。

“从这记录中,可以看见在劳动阶级文学的大本营的俄国的文学的理论和实际,于现在的中国,恐怕是不为无益的;其中有几个空字,是原译本如此,因无别国译本,不敢妄补,倘有备有原书,通函见教或指正其错误的,必当随时补正。”

但直到现在,首尾三年,终于未曾得到一封这样的信札,所以其中的缺憾,还是和先前一模一样。反之,对于译者本shen的笑骂却颇不少的,至今未绝。我曾在《“ying译”与“文学的阶级xing”》中提到一点大略,登在《萌芽》〔16〕第三本上,现在就摘抄几段在下面——

“从前年以来,对于我个人的攻击是多极了,每一zhong刊wu上,大抵总要看见‘鲁迅’的名字,而作者的口吻,则cucu一看,大抵好像革命文学家。但我看了几篇,竟逐渐觉得废话太多了,解剖刀既不中腠理,子弹所击之chu1,也不是致命伤。…于是我想,可供参考的这样的理论,是太少了,所以大家有些胡涂。对于敌人,解剖,咬嚼,现在是在所不免的,不过有一本解剖学,有一本烹饪法,依法办理,则构造味dao,总还可以较为清楚,有味。人往往以神话中的Prometheus〔17〕比革命者,以为窃火给人,虽遭天帝之nue待不悔,其博大jian忍正相同。但我从别国里窃得火来,本意却在煮自己的rou的,以为倘能味dao较好,庶几在咬嚼者那一面也得到较多的好chu1,我也较不枉费了shen躯:chu发点全是个人主义。并且还夹杂着小市民xing的奢华,以及慢慢地摸chu解剖刀来,反而刺进解剖者的心脏里去的‘报复’。…然而,我也愿意于社会上有些用chu1,看客所见的结果仍是火和光。这样,首先开手的就是《文艺政策》,因为其中han有各派的议论。

“郑伯奇先生…便在所编的《文艺生活》〔18〕上,笑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