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坏孩子和别的奇闻》〔1〕(3/3)

行:“‘哗拉哗拉,哗拉哗拉,哗拉哗拉…’”;二,是“摩西教派的可敬的同事又聚作一团”下面一句“在嚷叫”乃是“开始那照例的——‘哗拉哗拉,哗拉哗拉’了…”但不知道原文原有两种的呢,还是德文译者所删改?我想,日文译本是决不至于无端增加一点的。

平心而论,这八篇大半不能说是契诃夫的较好的作品,恐怕并非玛修丁为小说而作木刻,倒是翻译者Alex-anderEliasberg为木刻而译小说的罢。但那木刻,却又并不十分依从小说的叙述,例如《难解的性格》中的女人,照小说,是扇上该有须头〔9〕,鼻梁上应该架着眼镜,手上也该有手镯的,而插画里都没有。大致一看,动手就做,不必和本书一一相符,这是西洋的插画家很普通的脾气。虽说“神似”比“形似”更高一著,但我总以为并非插画的正轨,中国的画家是用不着学他的——倘能“形神俱似”不是比单单的“形似”又更高一著么?

但“这八篇”的“八”字没有改,而三次的登载,小说却只有七篇,不过大家是不会觉察的,除了编辑者和翻译者。

谁知道今年的刊物上,新添的一行“中宣会图书杂志审委会〔10〕审查证…字第…号”就是“防民之口”的标记呢,但我们似的译作者的译作,却就在这机关里被删除,被禁止,被没收了,而且不许声明,像衔了麻核桃的赴法场一样。这《波斯勋章》,也就是所谓“中宣…审委会”暗杀账上的一笔。

《波斯勋章》不过描写帝俄时代的官僚的无聊的一幕,在那时的作者的本国尚且可以发表,为什么在现在的中国倒被禁止了?——我们无从推测。只好也算作一则“奇闻”但自从有了书报检查以来,直至六月间的因为“《新生》事件”〔11〕而烟消火灭为止,它在出版界上,却真有“所过残破”之感,较有斤两的译作,能保存它的完肤的是很少的。

自然,在地土,经济,村落,堤防,无不残破的现在,文艺当然也不能独保其完整。何况是出于我的译作,上有御用诗官的施威,下有帮闲文人的助虐,那遭殃更当然在意料之中了。然而一面有残毁者,一面也有保全,补救,推进者,世界这才不至于荒废。我是愿意属于后一类,也分明属于后一类的。现在仍取八篇,编为一本,使这小集复归于完全,事虽琐细,却不但在今年的文坛上为他们留一种亚细亚式的“奇闻”也作了我们的一个小小的记念。

一九三五年九月十五之夜,记。

〔1〕本篇最初印入《坏孩子和别的奇闻》单行本,未在报刊上发表过。

〔2〕莫泊桑(G.deMaupassant,1850—1893)法国作家。

著有短篇小说三百多篇及长篇小说《一生》、《俊友》等。

〔3〕辛克莱(U.Sinclair,1878—1968)美国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屠场》、《石炭王》等,以及文艺论文《拜金艺术》等。

〔4〕AlexanderEliasberg伊里亚斯堡,本书的德译者。

〔5〕德语:《波斯勋章及别的奇闻》(世界出版社,柏林,一九二二年)。

〔6〕升汞一种杀菌的外用药,有剧毒。胃加答儿,日语:胃炎。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