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选本(2/3)

(2)《庄》亦称《南华经》,战国时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现存三十三篇。《文选》,南朝梁昭明太萧统编选的先秦至齐梁的诗文总集,三十卷。唐代李善为之作注,分为六十卷。关于“《庄》与《文选》”的争论,参看《准风月谈》的《重三旧》、《“旧”以后》等篇。

十一月二十四日记。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一月北平《文学季刊》创刊号,署名唐俟。

评选的本,影响于后来的文章的力量是不小的,恐怕还远在名家的专集之上,我想,这许是研究中国文学史的人们也该留意的罢。

(6)二陆指晋代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所作四言诗有《短歌行》、《秋胡行》等十二首,陆云(262—303),字士龙,所作四言诗有《赠顾骠骑》、《赠顾彦先》等二十四首。束皙(?—300以后),字广微,平元城(今河北大名)人,晋代文学家。所作四言诗有《补亡诗》六首。陶潜(372?—427),又名渊明,字元亮,浔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晋代诗人。所作四言诗有《停云》、《时运》等九首。(7)《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编撰,三卷,公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到东晋间文人学士的言谈轶事。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武帝刘裕S饬俅ㄍ酢!端问椤ち醯拦娲匪邓约蛩兀咽扔梦*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

选者所滤过,就总只能吃他所给与的糟或醨。况且有时还加以批评,提醒了他之以为然,而默杀了他之以为不然。纵使选者非常胡涂,如《儒林外史》所写的二先生(22),游西湖漫无准备,须问路人,吃心又不知选择,要每样都买一,由此可见其衡文之毫无把握罢,然而他是州人,一定要吃“片”又可见虽是二先生,也自有其“片”式的标准了。

(8)裴启又名裴荣,字荣期,东晋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所著《语林》,十卷,记汉魏两晋士名的言谈轶事,《世说新语》颇多取材于此书。原书已佚,遗文散见《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太平广记》

(5)《楚辞》战国时楚(今湖南、湖北等地)人的辞赋。其名最初见于《史记·张汤传》。后来汉代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成书,名为《楚辞》。宋代黄伯思《东观余论·翼序》:“屈宋诸,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故可谓之楚辞。”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楚辞》“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然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3)“动机论”施蛰存在一九三三年十月二十日《申报·自由谈》发表的《致黎烈文先生书——兼示丰之余先生》一文中说:“对于这《‘庄’与‘文选’》的问题我没有要说的话了。我曾经在《自由谈》的上,看过几次的文字争,觉得每次总是愈争愈闹意气,而离本题愈远,甚至到后来有些参加者的动机都是可以怀疑的,我不想使自己不由自主地被卷漩涡,所以我不再说什么话了。昨晚了一个现成的偈语:‘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唯无是非观,庶几免是非’”“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语见《庄·齐论》。(4)《诗》即《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编成于秋时代,大抵是周初到秋中期的作品,相传曾经过孔丘删订。共收三○五篇,分风、雅、颂三分。“风”是各地方的乐歌;“雅”是王畿的乐歌;“颂”是宗庙祭祀时的乐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