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圣马罗圣马罗(St。Malo)为法国西北部一海港城市。,朱莉娅曾被送到她姨妈那里,在当地的公立中学念书。她学会了一口同法国女人一样流利的法语。她是个天生的女演员,从她能够记忆的时候起,大家就认为她长大了应该登台演戏。她的姨妈法洛夫人跟一位老年女演员“沾点亲”她曾经是法兰西喜剧院法兰西喜剧院(ComédieFrancaise)在1680年创立于巴黎,以上演古典传统剧目为主。的分红演员,退休后住在圣马罗,靠她的一个老情人在她多年安安分分做他的情妇而后来分手后给她的菲薄的赡养费为生。在朱莉娅还是个十二岁的小孩子的时候,这位女演员已经是个六十多岁的吵吵闹闹的胖老太了,但她精力充沛,爱吃东西胜过爱世上其他一切。她哈哈大笑起来,声如洪钟,像个男人,说话的声音深沉,嗓门提得高高的。正是她给朱莉娅上了启蒙课。她把她自己在音乐戏剧学院里学到的全都教给朱莉娅,对她讲赖兴伯格到七十岁还演天真少女,讲萨拉·伯恩哈特萨拉·伯恩哈特(SarahBornhardt,1844—1923)为法国女演员,曾在《菲德拉》、《茶花女》、《李尔王》等剧中演女主角而享盛誉。和她的金嗓子,讲穆奈苏利穆奈苏利(JeanMounet睸ully,1841—1916)为法国名演员,擅演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中的角色。
和他的气派,讲他们中间最伟大的演员科克兰。她用在法兰西喜剧院里学到的念法,把高乃依高乃依(PierreCorneille,1606—1684)为法国剧作家,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人。和拉辛拉辛(JeanBaptisteRacine,1639—1699)为法国剧作家,所作悲剧《菲德拉》演出后遭到宫廷贵族的攻击。剧本中的滔滔不绝的台词念给她听,并教她同样地念。听朱莉娅用小孩子般的嗓音背诵菲德拉的那些软绵绵的热情奔放的台词,真是动人,她把亚历山大格式的诗行亚历山大格式的诗行:每行六个抑扬格音步,第三音步后一顿。的节拍念得清清楚楚,一个个字眼的吐音是那么装腔作势,却又是那么奇妙地富于戏剧味儿。这个珍妮·塔特布一定一向是个非常做作的女演员,但是她教朱莉娅吐词要绝对清晰,教她怎样走步子,怎样控制自己,教她不要害怕自己的声音,并且,强调要有及时掌握时机的感觉,这一点是朱莉娅凭直觉就具有的,后来这成为她的最大天赋之一。“决不要停顿,除非你有该停顿的道理,”她大叫大嚷,用握紧的拳头猛击她坐在旁边的那张桌子“然而你停顿的时候,就该停得尽可能地长。”当朱莉娅十六岁上进入在高尔街的皇家戏剧艺术学院时,那里能教授她的东西,有许多她早已懂得。她需要去掉某些已经过时的表演技巧,还得学会一种更口语化的语调。
但凡是她可能争取得到的奖,她都得到了,等她结束学业时,她的流利的法语几乎立即使她在伦敦找到了一个扮演法国女仆的小角色。一时看来她的法语知识似乎将使她专门扮演需要外国口音说话的角色,因为在这之后,她又被聘用去扮演一个奥地利女招待。直到过了两年,吉米·兰顿才发现她。她当时正在巡回演出一部言情剧,这戏曾在伦敦获得成功;她扮演一个最终机关败露的意大利女骗子,多少不适当地努力地演得像一个四十岁的女人。因为那女主角是个白肤金发的半老徐娘,却在剧中扮演妙龄女郎,所以演出缺乏逼真的效果。当时吉米在短期度假,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每夜都去逛剧院。他在这戏结束时,跑到后台去找朱莉娅。他在戏剧界相当有名,所以他给她的恭维使她受宠若惊,因此他请她第二天同他一块吃饭,她接受了。他们在餐桌旁一坐下来,他就直截了当地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