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四章(3/4)

诗人济慈(JohnKeats,1745—1821)所作《希腊古瓷颂》,译文采用查良铮的(见王佐良主编《英国诗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第385—386页)。

(“白痴!”)“多美的诗句,”她感叹了一声。“也许你是对的。嗨嗬。”

他继续背诵下去。他这一手是朱莉娅一向颇觉厌烦的。

啊,幸福的树木!你的枝叶

不会剥落,从不曾离开春天,

幸福的吹笛人也不会停歇,

他的歌曲永远是那么新鲜…

这给了朱莉娅一个思索的机会。她呆瞪着那只没开的电火炉,目光专注,仿佛被这些诗句的美陶醉了。很明显,他根本没有理会她的意图。这是不足为奇的。二十年来,她一直对他的热情的祈求置若罔闻,所以如果他已经死了这条心,那也是非常自然的。这就好比埃佛勒斯峰①:假如那些坚忍的登山运动员经过那么长时间的艰苦努力,冀求攀登峰顶而终告徒然,最后竟发现了一道直通峰顶的容易攀登的梯级,他们简直就会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会以为这里面准有蹊跷。朱莉娅觉得她必须使自己表现得更明白些;可以说,她必须对这个疲惫的朝圣者伸手拉一把。

①即珠穆朗玛峰。

“时间很晚了,”她娇声柔气地说。“你把新买的画给我看吧,然后我得回去了。”

他站起身来,她把双手伸向他,让他能帮她从沙发上站起来。他们一同上楼。他的睡衣和晨衣整整齐齐地放在一张椅子上。

“你们这些单身汉给自己安排得多好啊。好一间舒适的气氛和谐的卧室。”

他取下墙上那幅装着框子的画,拿来给她在灯光下观赏。这是一幅铅笔画像,画的是一个结实的女人,头戴一顶有带子的帽子,身穿灯笼袖的袒胸衣裳。朱莉娅觉得她容貌平常,服饰滑稽可笑。

“岂不令人陶醉?”她大声说。

“我知道你会喜欢的。一幅好画,可不是吗?”

“奇妙极了。”

他把这幅小画重新挂在钉上。他转过身来时,她正站在床边,双手反剪在背后,有点像个切尔卡西亚①的女奴正由太监总管带领去给大维齐尔②过目;她的神态中含有一点儿羞涩退缩的意味,一种娇柔的胆怯,同时又怀着处女即将进入她的王国时的期望。朱莉娅稍带淫荡声气叹息了一声。

①切尔卡西亚(Circassia)为今高加索西北部一地区。

②大维齐尔为伊斯兰国家的首相的称号。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