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的房子里开庭,散发着愚蠢的官僚主义气息,因此说在美学上也毫无价值。两个作家的意图当然是一样的。上帝的异律性应该描绘出来,那不可以人的尺度衡量之物。平时人们总是以向积极方面的无限夸张来试着描绘这种异律性:超越想象范围的光明,超越人的理解力的伟大、强壮。卡夫卡则通过展示反面的征兆来帮助人们理解完美的世界的不同性。在约伯那里,上帝的世界(以他的巨兽面目出现)便被置于与人的世界截然不同的地位,但它〔指人的世界——译者至少是宏伟壮观的。在卡夫卡笔下它却显得狭小、顽固、肮脏——这也只是不同性、相反性的一个象征。在人的心中,尽善尽美的世界是那么可厌,人的判断是错误的。这是以最勇敢的坚定性表达出来的。—一而完美的世界在卡夫卡这样故意侮辱的描写中照样不受触犯,实际上就像在约伯笔下一样是不受触犯的。
但约伯因上帝和人不能达到同一个层次这一点而安了心。卡夫卡却安不下心来。而这将他排除出了约伯——基克加德——危机神学这条线。这将他带回到犹太人的信仰上去,这信仰中这么说:“我们的上帝是个整体,”我从中看到的是最强烈的咒语,反对一切将适于上帝的伦理法则划分为与人类的全然不同的企图。上帝完美的世界、柏拉图那“最高的善”处于同我们一样的法规下,我们的道德朝那尖端跑去,当然永远是够不着的;但我们抓着了通向它的方向,我们不承认某种真正与它相违背的异教的自然伦理学。这也显然是《圣经》中关于不要有上帝的影像这一信条的最深刻的原因。危机神学,甚至早在约伯那里,甚至基克加德的亚伯拉罕观都很容易陷入这样的危险之中:从上帝和人的不同中,从完善和有尽头二者的不同中引导出一种上帝的非道德成自然道德来,把上帝想象成一种龇牙咧嘴的黑人的物神。“你心中不能产生影像”通过河马和鳄鱼同样没有对上帝的形象作出最后的定论。当然上帝“照他的模样”创造了人类——这是古老的人道的学说,生活在阿奎诺的伟大的托马斯便是在奥古斯汀悲观的迷失后重新回到这个学说上来的,——卡夫卡同样在上帝和人之间看到的不是异律性,而只是不清晰性,一种充满了阴谋诡计的、由官僚主义带来的、不断阻碍着善的中间层次那几乎无可救药的错综复杂。
尽管这一中间层次在他的作品中占据着如此广大的空间,有时甚至不留空隙,他还是写下了像下面这样充满了希望和爱情、充满了由无数苦难艰辛地换来的安慰的句子:
假如第二天囚徒们还是老样子,或甚至更尖锐了,或
即使明确宣布他们将永不停止,这些并不能构成对彻底解
放的预感的反驳。这一切倒是有可能成为最终解放的必要
前提。
他认为,即使人们已经得救,也必须转向善,不考虑
过去,甚至不考虑本来。
卡夫卡眼中的绝对世界不是无可救药的,不是与我们隔绝的。希望——同样有我们一份!他有时发出的相反的言论在“绝对概念的无数入口处面前并无决定意义。他不断重新认出这些入口处,在这部传记中,我也将正确的职业、正确的婚姻等等反复出现的可能性作为这样的入口处来描写。因为我感到,正是这一点在描述一个宗教观强烈的人时是至关重要的:指出这个人所承认的有尽头的世界和完美的彼岸世界之间存在的交汇融合,指出它们位于何处,他是完全拒绝了它们,避开它们,还是只是偶然地错过了,但在原则上是认识到的,并试着朝这个方向努力,去经历。